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出彩临港人|谋篇布局,探索临港公交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作者: 浏览量: 190 2024-09-21

“如何实现真正的‘家门口’服务?这是份大综合‘考卷’。”当被问到临港的公交何时能实现“出门即上车,下车即进门”,临港投控集团新片区公交公司总经理张春光的回答有些新奇。

“操盘手”调研走访,让“休眠”运力做“乘法”

8月28日,临港投控集团新片区公交公司“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正式上线发布,新一代纯电中小型化公交客车“都市精灵”完成临港新片区首发,这意味着,在临港,用手机可以“滴”到公交车了。

而在几年前,这里的公交线路只有零星几条。附近的居民就医难、周边的院校上课不方便等问题让临港公交的“操盘手”张春光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经过多日的调研走访和观察,张春光发现,临港新城除早晚高峰的时段外,其余时间公共交通的运力和沿线的需求并不匹配。“新片区的公交需求呈现很明显的峰谷差,非高峰时段的运力处于‘空转’的状态,而真正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这就造成需求和供给的错位,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看准了就抓紧干。今年2月起,张春光团队启动了临港新片区“需求响应式”公交创新项目,率先在高校、医院等场景中进行试行,面向高校师生、社区居民等提供了响应式接驳服务。

对于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举措,张春光有自己的考量:“临港作为新城,公交客流的培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新片区的发展,原有公交覆盖已无法满足当下区域内市民生活的需求,‘需求响应式’公交创新项目既能精准对接需求,实现点对点服务,又能重启‘休眠’的运力,既帮老百姓解决了问题,又能避免运力浪费,以后乘客不用漫无目的地等车,上车有座位,下车到目的地。”

“打开‘临港出行’小程序,一键‘下单’,方便又实惠。”得益于“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家住临港的李阿姨上六院东院看多年的腿疾再也不用愁了,“以前要么打车,要么女儿送,费钱费事儿,现在去趟医院方便多了!”

能实实在在为周边的居民解决问题,印证了张春光的思路是对的。不同于常规公交运营模式,高校及医疗专线采用“需求响应式”模式进行运营,根据乘客预约需求及时响应,按需发车,乘客可在运营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出行需求通过小程序提前预约,乘客候车时间减少了30%,进而降低了出行所需的时间,提升了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看着自己谋篇布局的公交新模式逐渐获得了周边居民的认可,张春光又在今年3月底开通了“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的高校专线和医疗专线,覆盖了三大服务群体,满足了师生进出校、社区居民就医及医护人员通勤的出行需求,其中,医疗专线真正让广大患者、探视亲属及医护人员等享受到了“上车即至医院,下车即进诊室”的全新体验。截至目前,两条专线已累计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累计接驳人次共计1.67万人次。

“代码师”统筹资源,让运力向算力转型升级

“那这样的定制路线如何在短时间之内成行?”面对记者对运行线路的质疑,张春光道出了降本增效的法宝——数字赋能,由运力向算力转型升级。

怎么做?张春光分平台端和车载端两手抓。“通过运控中心的建设开发,搭建‘分析研判、辅助决策,监测预警、防范风险,联动指挥’一体化管理决策系统,实现公交运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车载端落地车辆网联化改造,将公交车辆打造成城市数字信息的智能移动终端。”

通过数字赋能,公交系统自动采集预约乘客的出行需求,并根据不同个体起始位置、到达目的地、周边公交资源分布、运行能力及不同方案对区域整体通行效率影响做出研判,即时计算出高效质优的接驳线路,依托智能算法实现灵活调度车辆并调整班次安排,避免运能浪费,从而提升公交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让‘休眠’的运力重新‘活’起来,我们负责‘写代码’,真正运行起来还得靠这些数据。”张春光说。

近年来,临港公交不断突破创新,向投、建、运一体化复合型企业迈进,为临港新片区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活力、再赋新动能,张春光带领的团队作为背后的“军师”功不可没——优化线路规划、站点布局及运力调配,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效率,促进多模式交通无缝衔接,努力为市民营造便捷高效的公交出行环境。

作为上海临港新片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2023年底,张春光带领公司全面推进需求响应式公交模式创新:3月在试点高校、医疗等场景试点响应式模式,积极参与研究制定需求响应式公交整体规划方案及发展路径,形成周例会制度,针对试点效果改变原有项目立项建设模式,通过购买服务模式与开发团队强绑定,能够及时根据前端市场需求优化软件服务;通过与综合社区充分调研,结合社区出行特征,设计园区类需求响应式出行新模式,与常规公交,定制班线相结合,2024年8月在综合社区等出行需求较为集中的区域试行区域闲时需求响应公交新模式;同时,在政策方面,由于该模式部分业务突破常规公交行业考核标准,张春光牵头与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在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

“摆渡人”保驾护航,让需求与供给智慧对接

临港新片区作为新时代上海发展的“王牌”,只有各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才能解决建设者的后顾之忧。

作为进出口贸易龙头城市,上海拥有上海港和洋山港两大港区,日均过境货车众多,临港新片区物流园区的集卡司机达2万名,货车司机停车休息环境亟待改善。

2021年,临港集卡综合服务区创建了首个综合性、一体化的大型集卡服务中心“司机之家”。3年来,从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到管理服务的优化赋能,服务区不断为“司机之家”注入新内涵。2023年,张春光及其团队倾力打造的临港集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更是以其卓越的服务和创新的管理,荣获国家5A服务站的殊荣,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和典范。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临港片区的烟花秀、灯光秀、开学季、放假季,在这些忙碌的现场总能看到张春光的身影,解决停车问题、保障短驳运力就是他的职责所在。每一个需要保障的节点,他和他的团队(停车公司、公交公司)都至少提前两个月开始策划保障方案,总要经历多重打磨后才稳定方案,接着就是实地踏勘和实战指挥了。在保障实战的日子里,张春光每天与区域负责人召开晨会,布置工作要求,每晚进行保障复盘,正是有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为市民的出行保驾护航。

服务始终跟着需求走,让需求与供给智慧对接。“考虑到公交有严格的行业管理规范,真正实现‘家门口’的服务,还需要各方配合打组合拳。”看着逐步培育的客流和好评如潮的定制化线路,张春光笑道:“未来还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满足市民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责编:龚莎、轩召强)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