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 关注民生

拜登外交团队把中美对话操作成“直播秀”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柯,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浏览量: 448 2021-03-19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举行,在开场白的阶段,中美之间激烈交锋,唇枪舌战,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尽收眼底。

在双方支持开场白的环节,美方就将后续谈判的议题都抛出来,毫不怀疑,这是要在媒体面前制造拜登政府对华强硬的印象,对于美方居高临下的姿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洁篪硬气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强调美国要改一改干涉中国内政的老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中美首场高级别外交对话,可以说,不打不相识,经过大半年高级别会晤的停滞之后,中美关系需要在阿拉斯加“破冰”,探寻大国相处之道。中美双方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的会晤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中美这样两个大国,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行会谈都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这是中美关系的特殊性使然。

在会谈一开始,备受关注的是开场白的礼仪和彼此双方的激烈交锋,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中美关系高度敏感性。

首先,中美之间发生了一场“礼仪之争”,借助自媒体的力量,一下子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关于是否超时的问题,双方在互致开场白的时候都超时了,但是美方在一开始致辞的时候就超时,作为东道主,的确是不合礼仪。在中方代表致辞时,杨洁篪回应了美方的指责,表明了中方的立场,对于美方所谓的从实力地位与中国打交道,杨洁篪说,美国没有资格从一个优势地位和中国对话,甚至20、30年前都没有这样的资格说这样的话。王毅谴责,美方在中美战略对话之前,升级对华制裁,无端干涉中国内政的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其次,现场记者的去留是另一个争议点,正常来说,在开场白之后,记者退场,但是在中方致辞结束之后,美方代表要求现场的记者留下,布林肯和沙利文又要作补充发言,布林肯的理由是,中方致辞超时了,所以美方要作补充发言。问题是美方补充发言之后,就让记者退场,那中方也要补充发言,记者当然应该在场。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中美战略对话开场白“拖堂”了,各路记者可以享受一场中美外交的“饕餮大餐”。





最后,在自媒体时代,外交已经现场直播了,美国作为东道国,在外交礼仪方面,失去了待客之道,美方还指责中方“哗众取宠”,其实是布林肯、沙利文需要在媒体前表态和表演。

拜登政府上台之后,共和党一直指责其对华态度软弱,为了表现出对华强硬和对等,布林肯、沙利文要在发言时间上表现强硬。





从外交过程和效果来说,职业外交官之间的磋商和谈判还是要与新闻媒体保持适度的距离,毕竟外交不是综艺选秀节目。中方带着诚意来到寒冷的阿拉斯加,并不是配合美国表演所谓的“实力地位”的剧目。





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经历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挫折之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是双边关系“止损止跌”的机会。当然,如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所说,“如果认为我们为了这次对话所谓‘有成果’,就会答应任何一方的单方面要求——我劝人们最好放弃这种幻想,这种态度只会把对话引向死胡同。”

中美对话的前提是平等与相互尊重,管控分歧、聚焦合作,将中美关系拉回到正常轨道。如同阿拉斯加的天气一样,寒冬已经过去,但是依然是冰天雪地,中美关系面临着一连串的挑战,一次对话会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要足够坦诚、理性,开启对话之旅,就算是成功了。

中国有俗语说,不打不相识,这次阿拉斯加的中美高层对话,也是彼此的试探、摸底,媒体看到的是浓浓的火药味,以及唇枪舌战之下的火光四射,但是,也要看到中美关系的基本盘,以及中美关系的底线。大国关系的底线和框架并不是一方制定的,而是双方互动、博弈、妥协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斗争与妥协得来的。

首先,中美之间需要厘清彼此的身份和地位,只有这个问题有了基本共识,才能消除重大误解。中国是“体系性的国家”还是“体系内的国家”,这是美国的重大的疑问,美国在《临时国安战略指南》中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竞争者。杨洁篪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是体系内的国家,并不是挑战或者取代现有国际秩序的国家。中美两国元首通话时达成的共识是“不冲突、不对抗”,美国是体系性国家,也不存在所谓的“美国回来”的问题,但是如果美国将“美国回来”视为集结盟友对抗中国,那就让中美关系“脱轨”了。

其次,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套路”深深,所谓从“实力地位”与中国打交道,不过是重新整合同盟网络。在中美阿拉斯加会晤之前,美国与日韩进行了“2+2”,而美日澳印四方的首脑视频对话会也在12日举行,换句话说,集结“印太”的海洋国家,共同对抗中国,形成海陆对峙的态势。布林肯认为,同盟国家对于“美国回来”是满意的,所以,盟友也是美国对华外交的筹码。

最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无需多言,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军控以及其他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合作,世界之所以关注中美战略对话,根本原因是因为两国的重要性,美方也没有必要在“印太”转了一圈之后,再跑到阿拉斯加与中国对话,有时候套路太深,反而没有了诚意。

作者:孙兴杰,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延伸阅读

媒体:中美首轮交锋"火力全开" 双方正常"泄压"

从当地时间周四,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第一场会面大约进行了4个小时。两国代表团晚上将继续进行对话。《华尔街日报》称,由于疫情缘故,中美代表团在周四的晚饭是各自解决的。





说点题外话。对话举办地阿拉斯加州尽管地广人稀,但疫情形势严峻,过去7天日均感染143人,累计感染者约2.7万人。当地目前气温仍在零度以下,正是病毒扩散的高峰期。当地的酒吧餐厅都限制营业,相比之下,4天前中国的电影院等人员密度更高的场所都解除了人数比例限制。笔者注意到,在对话现场的外交官们,除了说话人,其他人都戴上了口罩,不少人戴的还是防护级别最高的N-95口罩。

周四下午的对话开放了大约1个小时给媒体拍摄。以笔者多次采访双边外交的经验来看,这是相当罕见的。通常都是各自开场白之后几分钟就进入闭门会谈。也正是这1个小时,给了媒体更多的近距离观察中美大国外交现场的难得机会。西方媒体吃瓜的心态也一览无遗。

首次交锋还有一个小插曲。美国媒体注意到,中美双方开场白都出现了超时的情况。但一名美国外交官当着BBC记者的面指责中方的开场白是“面对世界公众进行表演”。这种话很难想象是从一个美国建制派外交官的嘴里说出来的。首先,既然开放给媒体拍摄,难道沙利文和布林肯讲话就不是“表演”?第二,中方的讲话是对美方的无理指责进行辩护,哪有允许美国骂人、不许中国反击的道理?第三,美方主动发起了对华的邀约,有什么道理不让中方把话讲清楚?第四,现场中文翻译成英文显然也需要时间。

多家外国媒体用“火药味很浓”来形容这次中美外交交锋。笔者倒是觉得,对话的气氛没有超出近期双方场外交锋的烈度。人际交往时,遇上纷争,第一次面对面解决总是一道坎。见面后,美方拿中方早就划下的红线说事,中方予以坚决有力的回击,措词虽然强硬,但双方都没有升级对抗的苗头。这是中美双方首次疏通被特朗普政府恶意堵塞的中美高层交流管道的努力,有点火药味也属于正常的压力释放。

按照谈判教科书,遇到“硬核”问题时,首先摊牌也是一种经典策略。双方界定了谈判的框架,接下来的问题就要靠诚意去解决。驻美大使崔天凯在谈判开始前再次强调中方是带着诚意来的。美方显然也是有一定诚意的,因为通稿强调这次对话是应美方之约。假如美国一点诚意都没有?还约中方做什么?

虽然,我们不要忘了去年6月,蓬佩奥约杨洁篪在夏威夷会面时,蓬佩奥不仅毫无诚意而且毫无诚信。但是我们也应该对美国的建制派新政府抱有一定的信心。建制派之所以被称为建制派,指的是他们支持主流与传统、主张维护现有体制的政治势力。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继续言而无信,就与蓬佩奥之流沦为一丘之貉,更不会获得美国人民的信任。

其实,中方和拜登新政府首次进行高层接触之际,外界最关注的是美方联合盟友遏制中国的策略效果究竟怎么样。因为美日和美韩2+2会谈刚刚结束,美国防长目前正在印度。但是笔者恰恰觉得,美方刚刚结束与日本韩国的磋商,就急切地邀请中方到阿拉斯加举行对话,这显示了美方自己对联合盟友政策有多大成效都心里没底。但凡盟友们真的给美国吃下了定心丸,美国是一定会把他们的战略定力用到极致的。

毫不夸张,是盟友们的表现倒逼美国与中国对话。这在去年中欧投资协定签署时就已经应验过一次。上周日本耍嘴皮子,反而给了韩国当老好人的机会,拜登政府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盟友们靠谱不靠谱,心齐不心齐,美国冷暖自知。况且正如中国网友的帖子所言:虽有合纵连横,但更有秦王扫六合。所以这样看来,中美这次谈什么、怎么谈、结果如何,以及西方舆论怎么报道,这些都不那么重要了。

平常心。不怕失去什么,才不会真正失去什么。一些美国媒体炒作这次对话没有涉及中美经贸议题,但这无法掩盖特朗普留下的经贸纠葛已经成为拜登手中一个烫手山芋的窘境。倒不是说美国企业哭着喊着要和中国做生意,那也不是现实,只是在拜登划下的“盟友供应链”大饼和现实的“中国工厂”之间巨大的利润鸿沟,除了与中国坐下来好好谈,别无他法。

更不要说拜登摆到极高位置的“碳中和”问题,这个问题谈不谈,中国都已经按照全年在联大宣布的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在行动。而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却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计划。因此谈不谈这个问题,是中方给美方的一道送分题。

反观美方这次,调子起得真是夸张地高,自己下不来台——在阿拉斯加谈插手中国内政,第一场就已经被中方怼了个灰头土脸。

正如杨洁篪在今天的开场白上所说的,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总之,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不是中学生辩论,大家都是带着沟通的诚意而来。美国外交官以卫生委员检查卫生的心态来以一种近乎夸张的方式检视中方,幼稚得很。美联社就批评拜登团队外交官这种除了强调敌意没有任何好处的举动。

作者:陈柯,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唐英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