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5月5日电 一座面积54.28平方公里的港城,发展起产值782.9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培育出全国排名前十的化工园区……走进这组数字的产生地——浙江嘉兴港区,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河道、整齐的绿化,无处不在的“绿”元素同样让人惊喜。
凡此青绿,均需呵护。近年来,嘉兴港区坚持绿色发展,逐步克服传统化工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先天不足”,锚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一目标,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写就了点“绿”成金的“东方大港”蝶变记。
从“污泥山”到“百亿园”,生态环境成就营商环境
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侧,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一个新的百亿投资项目——三江化工百万吨环氧乙烷和乙二醇项目正在开展投产前的调试工作。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18亿元。
“这片120亩的土地上,以前堆放着50万吨污泥。”指着场地一侧,项目相关负责人语出惊人。据他介绍,这些污泥是2003年至2010年,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于污泥处置能力不足,这里曾面临着二次污染的巨大隐患。
为解决这一难题,嘉兴港区建立了“污泥处置”和“污染管控”两张清单,制定了30余项具体管控措施,在省、市多部门协调指导支持下,一层层扒走了堆积多年的“污泥山”,提前11个月完成处置任务,为优质项目“腾”出了空间。
“污泥山”的“变形记”,是嘉兴港区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一角。近年来,嘉兴港区通过碧水港区、全域“污水零直排区”、无异味园区、无异味企业等创建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将化工园区打造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首批绿色化工园区,一步步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底气”。
打扫干净园区再招商,只是嘉兴港区向“绿”而行的第一步。通过推动项目落户环评的打包审批、落实各项惠企补贴政策等,一大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据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嘉兴港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2022年,嘉兴港区空气优良率达8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27.7亿元。
从“参与者”到“受益人”,减污降碳促进降本增效
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质环境的同时,嘉兴港区也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让企业从环保工作的“参与者”变成绿色发展的“受益人”。
“各项危废配比正常,高温熔炉温度正常。”浙江惠禾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央控制室内,技术人员张俊耀正利用数字化操作系统调整着垃圾焚烧飞灰综合利用处置项目的危废配伍比例。参数调整后,工厂内的鼓风、引风、喂料装置等自动化设备联动起来,将来自园区内企业和嘉兴各地的各类危废送进高温熔炉冶炼。
“经过配比的危废,利用‘飞灰水洗+高温熔融’技术,其中的污染物可完全分解,并产出建筑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目前已实现年综合利用危废15.9万吨,每年帮助上游化工企业减少废水排放90万吨,降低成本约4000万元。
通过工艺革新,变危废为“宝”,还只是嘉兴港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一个缩影。“目前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减污降碳项目6个,年减碳量达到40.14万吨,共计节约成本约1.47亿元。”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嘉兴港区不仅注重在末端提升治理能力、在源头控制污染排放,还一手抓公众监督参与,组建群众志愿队伍,通过群企沟通零距离,扭转了“谈化色变”的局面,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从“氢能绿”到“产业金”,“双碳”风口吹起“东方氢港”
近年来,嘉兴港区还利用工业副产氢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长三角氢能产业示范基地。
走进辖区的浙江飞驰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汽车装配线上,几十名工人正与自动化生产线默契配合,一道道组装工艺让一台台搭载氢能“绿心”的汽车逐渐成型。据了解,该公司主打生产氢能重卡、氢能公交和氢能物流运输车,每年可实现营收2亿元。
“落户嘉兴港区后,明显感受到了产业链协同的高效与便利。”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飞驰汽车生产所需的氢燃料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大部分由园区内企业提供,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眼下,这些由嘉兴港区企业自主生产的氢能源汽车,也实现了“港区用”。在浙江嘉兴港区滨海大道加氢站,一辆印着“羚牛氢能”的绿色物流车正在加氢。司机胡刚是嘉兴港区首批投运氢能重卡的体验者。据他介绍,氢能重卡在获得政府补贴后,运行成本比柴油车低10%左右。“按每天行驶200公里计算,日减碳量可达210kg左右。”胡刚说。
“我们还致力于打造涵盖制、储、运、加、用各环节的氢能全产业链。”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嘉兴港区正着力打造嘉兴长三角氢能研究中心、长三角氢安全中心、“氢能储运装备安全”部级重点实验室等,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嘉兴港区在氢能产业链、应用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上,将迎来飞速发展。
(供图:嘉兴港区党群工作部)
【责任编辑: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