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一路向南,穿梭在群山之间,直抵喜马拉雅山麓,岗巴县赫然跃入眼帘。
当印度洋暖风缓缓吹来,平均海拔4700米的岗巴县草原披绿、碧空如洗,皑皑雪山下绿草如茵,一群群岗巴羊悠闲徜徉。好水好草好空气,具有上千年历史记载的岗巴羊名气比岗巴县还要大,如今更成为岗巴县的党建“领头羊”、群众“致富羊”、集体“聚力羊”。
抓好主导产业,贡巴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增长
记者来到岗巴县贡巴村时,村里正在举办运动会,男女老少共聚一起,一个个帐篷里不时传来欢歌笑语。“这两年通过岗巴羊养殖,群众的腰包都鼓起来了,村‘两委’也经常组织活动,群众都非常喜欢,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也高了。”贡巴村党支部书记普布次仁说。今年38岁的普布次仁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滔滔不绝。
思路清、点子多、有担当,这是记者对普布次仁的第一印象。从外出务工到自己做点小生意,走南闯北10多年后,普布次仁2021年回村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接手了一个软弱涣散的“烂摊子”。由于上一届党支部引领作用不强,2019年村集体合作社只有1300只羊,社员除了党员就是建档立卡户,别说促进增收了,连自身发展都成问题。
靠山吃山,这里只有岗巴羊这个资源。普布次仁一上任,就抓住贡巴村岗巴羊产业发展的关键。他一方面跑市场找销路,靠着自己多年在外闯荡的经验,遍访餐饮店、机关食堂、餐饮协会……不管认识不认识,他都上门推销合作社的岗巴羊;另一方面,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入社入股,村民们从排斥到怀疑观望再到全村入社,其间的艰辛不言而喻。“当时我心里也没有底气,在村民大会上我向他们保证,如果经营不好,就算我一分钱工资没有,也不会少了他们的分红。”普布次仁回忆道。在各方努力下,合作社的岗巴羊逐渐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300只发展到2023年出售1.2万只。
贡巴村把全村的草场和羊都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形成规模既壮大了村集体,也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村民米玛以前一年四季在家放牧,村集体合作社成立后,他将300多只岗巴羊入股,自己到日喀则市学厨艺,现在已是一家餐厅的大厨,每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以前每年3月到7月,每家基本上都要有两三个人专门接羔育幼,现在村民一开春都出去打工了。2021年以前全村只有8个人有驾照,如今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有驾照,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皮卡车。”普布次仁说。
2021年,贡巴村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村民分红折合154万元。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50万元,村民分红折合381万元。从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750万元。贡巴村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岗巴羊养殖,村民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养好岗巴羊,雪布让村实现面貌大变样
“提高羊的成活率,接羔育幼最关键,要细心、耐心。生下来的小羊羔你要让它站起来,吃奶时有的还要喂。小羊羔特别喜欢睡觉,放牧的时候要盯着,如果跟丢了羊群就会被野兽叼走。”雪布让村党支部书记旦真多吉,从初中毕业后就在村子里放牧,养羊11年养出了经验,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后,每年村集体合作社的羊接羔育幼都是他亲自负责。
平均海拔4550米的雪布让村,地处偏远,资源匮乏,岗巴羊养殖成了村里的主要产业。村集体在2019年组建了裕民养羊专业合作社,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0多万元,用5年时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百万元级的突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近5000元。
“现在村集体有钱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村民,村‘两委’有了威信,干群关系也更融洽了。”旦真多吉回忆说,前些年雪布让村在基层治理上难度较大,游手好闲的大有人在,村民冲突不时冒出,“不好管,不听话,当时上级领导听到我们村都直摇头。”这两年,村集体出资把老村委会翻新改造成了日间照料室,方便老人孩子活动,还新建了澡堂,购置了按摩椅,每周还邀请老人们聚餐,由村“两委”干部下厨做饭,老人们欢聚在一起唠家常,讲历史,展才艺,联络感情。投桃报李,现在不少老人把自家煮好的鸡蛋送到村委会让干部们品尝,村里有什么大事,老人们总是最先发声支持村“两委”的工作。
有了村民的支持,村“两委”的干劲更足了,旦真多吉对村子的发展也有了更多想法。村里土地多,但很多村民家里劳力少,五六十亩地只能种十多亩。如果有了农机就能帮村民提高耕种收效率,为此,该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
建强基层党组织,村集体有收入,农牧民有分红,雪布让村从“问题村”变为致富村,成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两委”工作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去年村里计划要建饲料加工厂,村民大会上一片响应。
“有个有能力、有思路、懂发展的党支部,群众得实惠,村集体经济有发展,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抓实主导产业,通过组建联合党支部抱团发展,尽早消除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岗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段继营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鹏)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