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丹萌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作了重要指示。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放眼全球,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全球饥饿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耕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施好农田保护政策,严控高质量农田流失,是增强国家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稳定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十年来,中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修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就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出专门部署。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年自然资源统计公报》,去年全国共有耕地12760.1万公顷,约合19.14亿万亩,净增加约130万亩,耕地面积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但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国际粮食严峻现状也没有变。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量质并重,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是守好耕地红线关。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各地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各地要更加严格地执行和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与措施,全力以赴做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工作。
二是把好耕地质量关。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举措。各地要加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合理拓展补充耕地来源,提高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让农田真正成为高能效、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良田。同时,要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要推动撂荒地整治,遏制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推动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最后,要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聚焦东北黑土地保护、土壤质量提升、耕地地力培育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依靠科技持续提升耕地质量。
三是稳好耕地储备关。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亿多亩,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开发潜力巨大,是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也是粮食增产的“潜力仓”。因此,要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在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基础上,分区分类、因地制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同时,要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积极探索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夯实耕地后备力量。
编审:高霈宁 郭素萍 张艳玲
【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