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来源大皖新闻讯 ) “往年要跑好几趟,今年哪也不用跑,各项补贴都不少!”11月13日,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幸福社区居民孟庆华边展示手机短信,边夸赞政府数字化服务给他带来的便利。
今年65岁的孟庆华享受退伍老兵补贴、城乡居民养老金等津贴。今年5月底,他忘记认证,谯城区人社局却给他发来的信息,告诉他所有的认证已经完成了。
借助“无感互认”大数据手段,亳州市目前约有136万人,像孟庆华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22项待遇补贴领取资格认证,该领的津贴一分也不少。
孟庆华老人开心展示收到他收到的“完成无感互认”信息。
让数据来跑腿 让群众不跑路
为防止社会养老金“被冒领”,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凡是享受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的群众,需要每年进行一次资格认证,证明自己“仍然健在”。如果逾期无法认定,该居民的养老金等相关待遇和补助将停发。
据介绍,往年每到认证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群众都是排队在相关部门或者社区窗口进行现场认证,不仅浪费了群众大量时间,也加重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负担。虽然通过手机进行人脸识别也能认证,但是不少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农村老人甚至没有手机,仍然需要到社区窗口“排长队”。孟庆华老人说:对于每年都要证明一次“我还活着”,一些老年朋友感觉“心里犯膈应”,对于到窗口排队认证更是有抱怨。
谯城区薛阁街道幸福社区工作人员王书丽说,认证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大,每到认证集中时段,社区干部就是加班加点干仍遭群众抱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雪梅说,在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基层进行大量调研,研究提出“无感互认”改革,决定利用大数据手段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让数据来跑腿、让群众不跑路。
亳州市委、市政府把“无感互认”工作作为2023年度全市深化改革创新监测点和政务服务改革突破点。今年3月,亳州出台《亳州市全面推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无感互认”改革实施方案》。只用了2个月时间,亳州市的“无感互认”平台就正式上线了。现如今,亳州市约136万人在静悄悄中完成了“我仍健在”的资格认证。
“这种变化就是好,不仅不跑腿、而且不打扰!”谯城区汤陵街道丰水源社区的蒋玉昌老人说:“在我们平原地区,以往认证就特别麻烦。更何况在山区,山高路远、老人腿脚不便,更需要像俺们这样的‘无感互认’,真心渴望全国都来推广这种模式!”
让数据相“互认” 让工作更高效
“无感互认的改革,其亮点不仅是‘无感’,更难得的是‘互认’!”亳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黄雪梅说,“无感”认证解决了群众领取津贴的繁杂困难,亳州市政府更注重在政府部门“互认”认证数据上实施了创新。
“互认”是指亳州市各有关部门依托平台数据、通过共享复用方式,在确定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时实行“互认复用”。
黄雪梅解释说:“比如一个老人去医院看病、去银行取钱,医院和银行都会留下他的身份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就是他获得认证的强数据;比如他刷公交卡、老年助餐卡留下的数据就是弱数据。我们将这些数据综合分析后,就能够确定这个老人仍然健在,他的年度认证就自动生成了。”
“针对个别长期无法自动采集到强弱两种数据的老人,我们会采取人工上门问询的方式,进行人工兜底补认证,确保对应该享受待遇的人员全部认证、所有的津贴不会遗漏。另外,为了让群众真正无感,现在取消了短信提醒。”
黄雪梅说,“无感互认”改革,不仅仅局限于人社部门的养老金发放认证,而是覆盖所有“需要生存认证”的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工作中,民政部门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高龄老人津贴可以共享认证;卫生健康部门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待遇也可以共享认证,组织部门的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也能共享认证。
目前,亳州市教育、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10 个部门依托“无感互认”平台,以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结果为抓手,通过数据共享、精准供给、定向推送、智能处置的方式,实现22个待遇领取事项资格认证结果互认复用。
72岁的蒋玉昌老人说,他一人享受着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退伍老兵补贴、城乡居民养老金等多项津贴。他就是因为去医院看病的“强数据”被采集了,所以各种津贴也就随之继续享用了。
社区工作人员王书丽利用大数据平台核查辖区内老人的信息。
11月13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谯城区薛阁街道幸福社区,在办事大厅里没有看到前来认证的老人。工作人员王书丽正在电脑前查询辖区内的认证数据,她说:辖区内“无感互认”工作在今年5月底就基本完成了,近半年来,她真切感受到“政务数字化”的便捷,“无感互认”不仅解决了老人“认证生存”的困难,也让社区干部从繁杂的多项认证中“解放”出来了。
“我现在主要是核查无法自动采集到强弱数据的老人,先发信息问候,最后再上门确认,确保让辖区内的认证数据真实准确。” 王书丽说。
丰水源社区工作人员汪柯说:该社区负责进行资格认证的各类待遇和补助项目加起来有15项,以前每年要帮2000多人完成认证。往年认证高峰期,认证窗口前挤满了办理资格认证的老年人,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人。
“以往各类待遇和补助的发放是相对独立的,我们要和多部门对接,实际上很多工作重合度较高但在当时数据不互认的情况下,只能逐一核查,都是没必要的重复劳动。” 汪柯说,现在新系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资格认证,社区只需兜底核查少数几名居民的信息即可,而且认证结果实现了各部门间的互认复用,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让科技勤护航 让资金更安全
在以往,许多农村老人不知道如何申请领取高龄补贴,现如今平台上线后,只要这个老人还健在,各种该享受的津贴都会审核发放。不仅如此,因为各项惠民政策补助项目繁杂、零碎交叉、发放不精准,领取待遇资格认证多重管理、每年多次认证,部分人员骗取、冒领社保待遇等现象也可能会有。
11月13日傍晚,亳州市人社局办公室主任柴涛向大皖新闻记者演示了“无感互认”平台的便捷。只要输入一个老人的身份信息,平台上立即就会出现这个老人该享受的各种津贴的详细数据。
柴涛说:“无感互认”打通了各部门之间的壁垒,让领取人的身份信息更加透明,不仅能让老人的各项待遇应享尽享,也避免了个别居民钻空子“冒领、多领、重领”社保养老金的现象。大数据科技护航,让社保基金和财政资金运行更加安全。截至目前,“无感互认”平台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发现违规数据 41 条,追回社保基金和财政资金100多 万元。
记者手记:把群众小事当大事 “无感”幸福更“有感”
湖北红安县90岁的老人白启永,退休后在武汉与女儿一起生活。2018年4月25日,为了办理退休工资变更发放的资格认证手续,这位行动不便的九旬老人,愣是跟着女儿女婿乘车上百公里,还被抬上了三楼,只为了不到一分钟就能结束的认证……
五年前发生的这起闹剧,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国家给离退休老人的多种惠民资金如何科学监管、便捷服务?亳州市全面推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无感互认”改革,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无感互认”,让群众幸福更有感。“无感互认”改革让“群众自证”变“数据佐证”,认证方式由“坐门等人”变“数据服务”“上门服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在亳州城乡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的是老人们的幸福和满足,感受到的是亳州市委市政府“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担当。
“无感互认”,让政府工作更高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无感互认”改革让政府服务实现从“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变。通过搭建统一的资格认证平台、打通各部门的数据壁垒,在提升认证工作质效、减轻社区工作负担的同时,节省了资格认证主管部门的管理成本,让政务工作更高效。
亳州市从一件件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做起、做好、做实。让群众的幸福有质、有感、有提升。2023年4月,省人社厅将“亳州模式”向全省推广。2023年7月,改革举措分别入选《第三届智慧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和中国互联网大会《2023年度“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务特别推荐案例。2023年11月,入选《中国社会保障》社保经办服务重点案例,并作为业内社保经办服务指引全国推介。把群众小事当大事,需要的是一心为民的担当;把惠民好事要办好,需要的细致入微的服务。亳州市的“无感互认”为我们开了好头,相信会有更多群众感受到触手可及的“有感”幸福。
大皖新闻记者 张洪金 摄影报道
编辑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