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在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到来之际,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截至2022年年底,昔日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治理,首都山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7%,森林碳汇量、林木蓄积量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加,京郊北部和西部,千万亩林海已蔓延成厚实的生态屏障,护卫着首都北京。
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时指出,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北京历史上也曾长期受风沙侵害。面对着脆弱的绿化家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农田林网、重点风沙危害区绿化造林等工程,大规模防沙治沙成效明显。20余年来,工程共完成造林营林922万亩,宜林荒山和沙化土地“应绿尽绿”,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实现治理,有效逆转了沙化扩展势头,构建起了北京抵御风沙的绿色防线。
潮白河风沙危害区治理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潮白河风沙危害区治理后。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新时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思路,北京的造林治沙将提升森林质量作为“重头戏”,力求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京郊森林从绿起来到“活起来”的重要跨越。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将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有机结合,让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逐年恢复,生长繁殖场所逐年扩大,工程建设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近年来,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出现在北京延庆的野鸭湖湿地,大量的苍鹭在野鸭湖湿地繁殖。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水系相连、清流交汇,20只“国宝”白鹤成群到访密云水库……生态焕发新活力,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往春天的列车。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京津风沙源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了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改变了农村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及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就业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秦亮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