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受到刑事指控成为美国乃至国际关注的焦点。该案的出现绝非美国政治的一个偶然,而是从多个维度折射出美国政治演变的必然以及一些新动向。概言之,笔者认为主要是“三化”——极化、部落化与钙化。
首先,特朗普刑事案表明美国以极化为核心特征的政治生态恶化趋势不仅继续加剧,而且还进一步表现为“报复性政治”大行其道。极化是理解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词,其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是民主、共和两党意识形态和政策偏好彼此对立与相互制约。极化的愈演愈烈导致美国政治进入政治学者福山所描绘的“否决政治”状态,结果是国家治理陷入低效困境。而自特朗普执政开始,美国的政治极化在“否决政治”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报复性政治”,即两党不仅在意识形态和政策偏好上的斗争更趋白热化,而且针对对手的个人攻击、污名化甚至政治调查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外界对特朗普被指控案不再感到震惊和意外,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美国政治极化和政治生态恶化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特朗普刑事案产生的分裂性影响揭示出美国政治正变得日益部落化,即不同的政治、社会群体在几乎所有重大国内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或妥协,往往依据自身的身份认同和价值理念形成政党归属,使得政治博弈成为类似于部落战争的“你死我活”斗争。
在实践中,这一部落化趋势表现为两党政治精英同各自支持群体之间越来越以身份政治和价值观认同为纽带,而非具体的经济、社会政策理念,这就形成了对包括特朗普在内美国政客的分裂性政治认知,即支持者无条件支持、反对者无条件反对,而社交媒体兴起和民粹主义泛滥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在特朗普被指控案发生后,不仅大量特朗普支持者在法庭外抗议示威,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民调支持率也不降反升。更有甚者,在特朗普“预告被诉”后三天内,其竞选团队还是持续筹集大量捐款,不少分析认为这一事件反而会助推特朗普的选情。由此可见,部落化和共识缺失已使美国政治进入“后真相时代”,是非对错本身远不及价值认同重要。
最后,特朗普刑事案还揭示出美国政治逐渐步入一种钙化状态,即势均力敌、彼此对立的政治阵营变得日益僵化和固化,政客的执政成绩与个人品行都不再成为影响国内政党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最重大因素。历史上,美国一直标榜的所谓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民众可以通过选举投票和公共舆论等方式影响和决定谁是这个国家的合格管理者,而合格与否的基本评判标准就是执政成绩与个人品行。而近年来,拜登乏善可陈的执政成绩和低迷支持率都未能导致民主党在2022年中期选举中受到“应有惩罚”,特朗普频频因为个人品行卷入各类风波却始终得到政治基本盘以及“铁粉”稳固支持,这都揭示出美国政治的钙化已经背离民主政治的“初心”。
总之,特朗普被指控案这个当下美国国内最大热点事件,折射出了美国政治极化、部落化和钙化等诸多深层次的新趋势和新矛盾,也是帮助人们深入观察美国的一个切入点。(作者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