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7月16—19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这是他作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第三次访华,也是今年以来中美首次就气候问题进行面对面磋商。
烈日炎炎下的七月,北京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最酷热难耐的夏天;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也在忍受热浪的侵袭,西南一些州的气温已飙升至49℃;与此同时,欧洲多地频发红色高温预警,西班牙和瑞士的山火持续蔓延。世界气象组织表示,今年7月的第一周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周。此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曾发布报告称,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影响了数十亿人的生活。今年夏季的罕见高温提醒世人,全球气候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气候治理是全球治理,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尤其需要中美两个大国的通力合作。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同样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利益方和主要推动者。某种程度上,全球气候治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中美能否携手合作。2015年,中美曾共同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中美也就气候变化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高层对话。2021年,中美两国元首举行首次视频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气候变化完全可以成为中美新的合作亮点。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两国曾发布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两项重要声明,特别强调“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
中国言必出行必果,主动承担起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责任。2020年,中国庄严承诺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9月,中国宣布不再新建煤电项目。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总量,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据国际气候行动追踪机构测算,中国的碳中和将使全球温升缩减0.23摄氏度至0.3摄氏度,还可能使全球碳中和提前5—10年。中国的绿色增长路径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表率,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
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全球气候治理并非单一国家所能领导,中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仍然必不可少。但近年来中美关系一波三折,美方在政治上频踩中国红线,为中美气候合作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去年8月,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令中美关系一度陷入建交以来的“冰点”。中美之间的气候合作也随之中断。美国此举既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也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造成了破坏性影响。
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已经迫在眉睫,合作应对危机是中美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在去年11月的巴厘岛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共同表达了对重启气候谈判的期待。这让世界看到了各国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曙光。随后在中美的配合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取得实质性突破,就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机制达成协议。
事实证明,中美合作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因素,而中美气候合作则有赖于两国关系的大框架。近期,布林肯、耶伦等美国政府高官接连访华,预示中美关系正在走出前期冰点,且有“升温”的迹象。气候变化既是拜登所在的民主党重点关注的议题,也是中美之间存在广阔合作前景的领域。因此,以气候合作为开端,推动中美关系“触底回升”则成为双方的共同选择。但同时我们也须看到,华盛顿的反华势力依然不甘寂寞。就在克里访华期间,美国联邦参议院于7月18日通过了所谓“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议实施法案”,在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错误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这给未来中美气候合作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全球气候治理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美气候合作既是中国之愿,也是世界之福。但美方亦须展示出真实的合作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展开气候谈判。如此,中美关系才有可能真正迎来“触底回升”的拐点,全球气候治理才有望打开新的局面。
编审:唐华 张艳玲 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