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睡虎地77号墓出土的简牍局部。
罗运兵供图
云梦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历史上,此地曾是秦人统一南方的战略要冲,也是秦人固守一方的重镇。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云梦县发掘了睡虎地、龙岗、大坟头、木匠坟、珍珠坡、江郭及郑家湖墓地等多座战国秦汉墓地,出土了一大批战国秦汉简牍。考古研究显示,墓主多是楚秦汉号令三嬗等重要历史节点的亲历者,通过随葬的简牍文字,他们的人生故事被直观地保留下来,填补了文献的空白,钩沉出历史的鲜活细节。
睡虎地11号墓出土1155枚秦简,近4万字,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为吏之道》等10篇,内容涉及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秦律占到一半以上。4万多个抄写工整的秦隶汉字,是墓主人“喜”的“工作笔记”,字里行间展示这位基层小吏的敬业与勤勉。“喜”生前存在高低肩、有颈椎病,经常跪坐对下肢造成了损伤,这是他长期从事文字抄录、伏案工作形成的“职业病”。“喜”能文能武,曾3次从军,参与并见证了秦统一六国的主要过程。《编年记》中,“喜”将自己的“私人年谱”与国家大事合编在一起,将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国家的统一进程联系在一起。简牍让他的故事永久流传,我们通过“喜”看到他身后的那个时代。
郑家湖274号墓出土的长文觚,记载了来自东方的谋士“筡”游说秦王休兵止战的故事,其体例文风与《战国策》一致,纵横色彩鲜明。故事发生在魏无忌率五国之兵合纵抗秦取得较大战果之后,故事里的秦王“不答”“又不答”,谦和之余,体现了立志统一的坚定意志。专家认为,休兵止战的游说鲜明地反映了秦与东方六国鏖战之际的社会思潮,墓主撰写或抄写这份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厌战的倾向。
郑家湖257号墓的主人名为“谢”,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都是目前南方地区等级最高的秦墓。科技检测显示:墓主出生在北方旱作区,少年时期来到江汉平原,在这里成长,直至去世。墓主的年龄在45岁左右,随葬铜剑3把,其中短剑疤痕累累,他或是一名征战多年的将军。墓主下葬年代在秦代,他至少为秦统一六国征战了20年。有意思的是,他的剑匣内还出土了30多枚无字长简,或许他曾想过记录那波澜壮阔的时代,但不知为何,终究搁笔。
睡虎地77号墓出土竹简2000余枚、木牍128枚,是目前云梦地区年代最早的典型汉墓,墓主人名为“越人”。700多枚竹简和“越人”写的《质日》,记录内容十分丰富,有一部分是私人事务,包含家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与礼尚往来。“质日”是秦至西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文献形式,类似今天的日志。简牍显示“越人”父亲去世当天,他还在今天的黄冈地区出差,匆匆赶回家办完丧事又马上返岗,可见其勤勉和敬业。从随葬的陶器鼎、盒、壶来看,墓葬的汉文化特征已非常明显,表明最迟在汉文帝末年,考古学上的文化大一统局面在云梦地区已经形成。“越人”或许见证了文景之治的开启。
湖北云梦,方寸之地,却保存了大量从战国至汉初的时代印迹。云梦考古出土的一枚枚秦汉简牍,记录了风云时代的真实面貌,里面有脉脉温情的家长里短,更有激荡飞扬的家国情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不容置疑的历史佐证。
(作者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责任编辑:潘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