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庙会×《江南百景图》联动海报
《原神》璃月港海灯节场景
互联网时代,节庆不仅仅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动,也是数以亿计的游戏玩家们在虚拟世界里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游戏围绕中国传统节庆推出的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全球大量玩家参与。应该说,传统节庆文化在虚拟世界不断创新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而深受青年人喜爱的电子游戏也构建出中国传统节庆的赛博“新景观”。而且,这种“新景观”正在打破圈层壁垒,逐步与更广阔的现实生活融合互动,有望在不远的未来造就传统节庆文化的全新面貌。
——编者
嘉宾:刘轶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陈闻 国风游戏《江南百景图》出品方椰岛游戏联合创始人兼COO
杜梁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讲师
主持:邢晓芳 本报记者
游戏反哺现实:传统节庆击穿“次元壁”
主持人:随着“国风游戏”的流行,电子游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日益紧密。我们注意到,传统的中华节庆在电子游戏中形成了一股文化风潮,吸引着众多玩家的热情参与。
刘轶:现实生活中的庆祝活动与虚拟世界的在线狂欢并行,将成为未来传统节庆文化的一种重要纪念方式。
近些年过年时,不少人觉得“年味”或者“元宵味”不是特别浓,似乎没有了以往那种热热闹闹的“节味儿”,大家或多或少地怀疑:是不是我们已经对传统节日没有太大热情了?是不是传统节日已经失去魅力了?其实不是。传统节日的魅力和内蕴依然在那里,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看到传统节庆文化在这个时代的流变?有没有寻找到它和社会生活的对接点?如果这个时代和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还是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庆祝节日,那当然会有被时代和社会“遗弃”的危机。
在电子游戏里,传统节庆文化形成了新表达、新景观,“传统”更好地变成了“当下”。我讲一个案例,游戏《原神》的“海灯节”——这个节日融合了中国的春节与元宵节的节庆符号和文化寓意。全球玩家在游戏里共度“海灯节”,体验放飞“霄灯”、放烟火、赏花灯、猜灯谜等创意玩法,体味中国春节的“团圆”寓意。
杜梁:近年来,有一种说法是,电子游戏也有自己的“春节档”。这里的“春节档”,指的是众多电子游戏纷纷在春节前后推出充满年味儿的主题活动。《原神》《和平精英》《逆水寒》和《明日方舟》等知名度较高的游戏,无一例外。甚至,国际知名的MOBA游戏《DOTA2》,也受到春节的灵感启发,连续多年推出“芳晓节”活动。电子游戏在举办节庆活动方面,有自身的优势。游戏里的节庆活动,不会像现实中一样受到空间限制,基本也不存在人身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游戏的空间景观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自由更新,随时带领玩家重返历史上任意年代的节庆活动“现场”。
陈闻:远远不止“春节档”。今年重阳节,我们在游戏《江南百景图》里上线了“重阳阁”特殊建筑以及“九九登高采菊香”重阳主题活动,玩家可以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尝菊花糕等。其实,包括“七夕”“小雪”等相关时间点,在我们的游戏里都有相应的“仪式”。
我们制作《江南百景图》的初衷,就是希望实现“使游戏具有文化影响力”的愿景——坚持将优质传统文化与游戏相融合,希望让更多玩家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除了在游戏运营中发布过非常多节庆、节气相关的活动之外,我们还推出了向玩家介绍非遗文化、城市习俗等中华文化内容的“江南记忆”系列纪录片。无论是从游戏的线上参与度还是纪录片的播放量,都可以看出,玩家对于此类传统文化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线上活动与现实生活中的节日、节气相呼应,无疑能够带给玩家更多身临其境之感。
主持人:近几年,有不少游戏将线上节庆活动搬到了线下,参与者也不仅仅是游戏玩家,为城市增加了新的节日景观,也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文化氛围。
陈闻:今年年中的时候,我们和国家级非遗龙华庙会进行了一场“数实融合”的线上线下联动。我们游戏的玩家一定都知道《江南百景图》中有一个“松江府”,而“松江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就是“龙华塔”。在今年龙华庙会期间,热闹欢乐的“龙华庙会”也同步在《江南百景图》的“松江府”中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帮助玩家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通过新颖、独特的方式体验、了解“龙华庙会”文化。同时我们也深度参加了线下的庙会活动,在现场还原了部分游戏特色元素、代表人物,玩家们可以通过参与现场活动获取丰富的周边产品,体验DIY香囊制作,也可以与“沈周”“李白”等游戏中的人气角色进行线下互动。最终,这场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玩家的参与度都很高,线下活动现场更是大排长龙。那种热闹非凡和兴致勃勃,穿越时空、突破“次元壁”而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我相信,不管哪个年龄层的玩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都是非常浓厚的。
杜梁:游戏与节庆的结合,源于节庆活动对电子游戏的赋能。虚拟世界里的玩家们原本分散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地域,电子游戏若要在特定时间将玩家召集到一起,就需要提前设置能够唤起集体共鸣的情感触发点。节庆活动,恰恰就是铭刻在玩家“基因”里的情感触发点。
如今,电子游戏反过来利用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传统节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复兴。重要原因在于,电子游戏也需要走向线下,向大众展示游戏内容的正向价值,以及这种新媒介与传统文化相拥的叠加效应。这种做法,既能够重塑电子游戏的社会认知,让原本质疑游戏文化价值的部分大众进一步理解游戏,也能够为传统节庆增添新的内涵和魅力,更好地营造节庆文化氛围。
刘轶:如果传统节庆文化仅仅在虚拟世界中热闹,只有线上好评,是不行的。它必须也应该体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以米哈游旗下游戏为例。《崩坏:星穹铁道》联动西递宏村,开展非遗映像馆打卡活动;《原神》与非遗传承联动,通过非遗技艺还原游戏场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从线上转到线下,从虚拟化为现实的路径。
当然,虚拟与现实的互融共生,还有更多可以深入拓展的可能。一个原则就是相关部门要营造一种氛围,推出一些措施,让商家乐于发起相关的线下活动,让群众乐于参与到活动之中。比如,上海有条件的相关区、街镇,是不是可以寻找一些固定的线下活动场所,在传统节庆期间,打造出线上线下同时热闹非凡的“欢庆之地”?
“国风青年”的文化自信与传统节庆的再潮流化
主持人:是否可以说,电子游戏与传统节庆已经初步形成了合力,共同实现了在当下青年群体中的“破圈”?
陈闻:近年来,“国风”“国潮”这类概念非常火爆,其实也印证了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国风流行不是偶然事件,它的基础是中华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应该说,玩家们关注的不仅是国风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蕴藏在国风潮流背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国风游戏只是一种媒介,以玩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唤起了他们根植于内心的文化记忆与文化追求。
以《江南百景图》为例,它有着很强的互动性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游戏既能够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非遗技能,又能够让玩家自己上手建造名胜古迹,在特定节日期间还有相关主题活动上线。当传统文化如此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玩家面前时,它就会被潜移默化地吸收并发扬光大。所以,一款国风游戏的成功并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游戏的文化内涵是否能得到玩家认可,是否能引起共鸣。
杜梁:电子游戏与传统节庆能够合力“破圈”,需要主流玩家群体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理解新媒介。大量的年轻人从小接触电子游戏,养成了一定的游戏文化素养,能够比较好地接受游戏传递出的信息。二是热爱“国风”。这些年轻人本身要具备文化自信,对本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有着比较高的认同感。这类“国风青年”构成了游戏内节庆活动的主要受众基础,也是未来传统节庆文化“破圈”的“自来水”和推动者。
刘轶:还要看到,新时代的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包容能力,足以推动传统节庆文化在未来的延续、变革和创新,以及传统的节庆活动与创新娱乐融合,形成新的国风潮流。
无论是在游戏内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节庆文化有两个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一个是对传统节庆历史、节庆文化的情感延续,一个是传统节庆的内容与中国文化的自信、自强互为表里。钱穆先生强调,凡是国人,对待自己的历史文化时,都应抱有“温情”与“敬意”,对待传统节庆文化同样如此。有了“温情”和“敬意“,传统节庆文化的根脉就不会断。我们的年轻人对待传统节庆文化仍然有着极大的“温情”,甚至有着极大的“热情”,因为有这种“温情”“热情”和“敬意”,我们便不用担心这种根脉,它不会断裂,它会在未来根深叶茂。
主持人:随着中国出品的游戏“出海”,海外玩家也能够在虚拟世界里体验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氛围。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传统节庆文化全球传播的重要载体。
杜梁:如今,电子游戏已被看作国际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我们希望,随着游戏一起走向海外的,还有传统中华文化符号、故事等精华元素。更重要的是,通过节庆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线上、线下联动,令海外玩家熟悉中华文化的节庆传统,进而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在逻辑。如此看来,在游戏中内置传统中华节庆活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陈闻:我们的海外市场开拓首站设在日本,我们甚至没有对游戏做太多修改,力求把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原汁原味地推向海外。从数据表现以及市场反响来看,海外也有不少玩家喜欢《江南百景图》。
有一位日本玩家,她是《江南百景图》的高粘性用户,经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她的游戏心得和从中学习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也印证了游戏确实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我们希望通过这款游戏告诉世界,中国风不仅仅是气势磅礴的红墙金瓦,也有白墙青瓦的婉约,小桥流水的娟秀,以及烟雨绵绵的惆怅。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游戏能够承担起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任。
刘轶:要进一步突破“次元壁”,让传统节日文化发展虚实融合,并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效、广泛地传播到世界,有四个路径是今后要努力探索实现的,简而言之,它们是:线上与线下同频、虚拟与现实共融、传统与当下偕行、中国与世界互动。由此让我们的传统节庆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全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