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报道:(丁兰、黄强)宜昌,因央企更“兴”。
上世纪六十年代,近40家“国字号”企事业单位扎根宜昌,开启“三线建设”,成为宜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坚实的积淀。随着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从峡江小城到中等城市、再到现代化大城市“三次腾飞”。目前,在宜央企近60家,资产总规模1.2万亿。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与宜昌缘起“三线建设”,始终同频共振、同心同向,尤其是近年来深度融入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脉动,携手绘就了互利共赢的央地合作典范新篇。
牵引焕“新”,扬己所长推动产业转型
“非常感谢十六化建在宜化集团改革攻坚期的鼎力相助。”宜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大真颇有感触地说。
2018年,茫茫戈壁滩上,宜化集团决定对新疆宜化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作为在宜中央企业,十六化建千里驰援新疆宜化。
迎风沙、战严寒、斗酷暑、抗疫情……1000多个日日夜夜,近3000人的施工队伍像钉子一样钉在项目建设一线,架起高塔、换上新设备、打通生产线,2020年9月新疆宜化4060项目试生产尿素产品顺利下线,迎来了一个蓬勃向新的新疆宜化。
自此,宜昌化工企业与十六化建牵起合作之手。
1月2日,宜化氨醇项目成功投产;4月23日,兴瑞40万吨有机硅项目顺利开车。在宜昌加紧推动化工产业焕“新”的进程中,十六化建是最重要的项目承建方之一。
从“化工围江”到绿色发展,从“关改搬转”到动能转换……十六化建立足优势、积极融入,推动一批产业新地标悄然矗立,奏响了新时代的“绿色变奏曲”。
“在持续推动宜昌化工产业绿色化转型、高端化发展的进程中,公司积极发挥着化工领域主力军和王牌军的作用。” 十六化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鸿峰说。
2018年,宜昌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十六化建迎难而上,先行投入6亿元建设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当年就有17家化工企业首批完成入园。
如今,姚家港化工园已落户80多家化工企业,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7.4亿亿元,税收2.55元亿元。姚家港化工园还入选全国第五批绿色工业园区、第三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
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是答好“长江大保护”时代问卷的重要课题,是磷化工产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重点问题。十六化建与宜都市共同建设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后预估无害化磷石膏年堆存量400万吨。十六化建还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研究小组,共同研究磷石膏作为路基材料的替换方法,有望大规模投入使用。
从湖北兴友年产3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项目到邦普宜化配套原料及磷酸铁项目,从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到和远气体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十六化建勇当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排头兵”,央地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在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合抱之手”越握越紧。
服务所需,尽己所能贡献央企力量
近日,点军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传来捷报:中心“点亮”运行5个月,已与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及行业大模型企业达成算力合作,上线算力300P实现全消纳,带动算力生态协同发展。
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是国家级重大节点性算力中心,深度融合“超级计算+智能计算+大数据”等先进计算技术,投用后将推进以国产芯片为核心的先进计算产业。
1月16日,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一期“点亮”运行,项目的顺利投用是十六化建坚持数智赋能,践行新质生产力之路的生动缩影。“我们通过数字赋能,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平台化、数字化管控,达到了项目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项目经理张田龙说。
布局宜昌、深耕宜昌,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十六化建在保持主业优势的同时,积极调整业务布局,发力“非化市场”,在数字基建、装配式建筑、城市更新、公路、隧道、桥梁等新领域取得突破,非化工新签占比超过50%。
以“十六化建所能”服务“宜昌所需”。近年来,十六化建先后参与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宜昌地建青年安居项目、点军北斗产业园项目、安琪酵母埃及公司年产2万吨酵母制品扩建项目、湖北三宁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稻花香万吨馫香型白酒智能化酿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宜昌高质量发展贡献央企力量。
央企带民企,抱团谋发展。近三年,十六化建辐射带动宜昌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分包商超过500余家,采购总额超过20亿元,带动50余家宜昌市中小企业走出宜昌,参与全国工程项目建设及材料供应,累计带动就业人口2万余人。
“十六化建对待项目工程精益求精,对待各级分包商体贴入微,我们一众分包商愿意追随十六化建,大家合作共赢。”湖北瑞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登辉说,多年来公司跟着十六化建南征北战,参与了全国各地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公司规模不断壮大。
向“高”攀登、向“新”发力、向“前”而行。张鸿峰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核心功能,为客户提供规划、设计、投资、建造、运营、检维修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培育差异化优势和可持续增长点,继续当好城市发展‘合伙人’。”
集聚要素,同心同向回馈地方发展
央地融合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宜昌以营商环境的“优”促进经营主体的“活”、带动央地合作项目的“增”。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十六化建728户职工住宅一直未办理房产证。“为企业解难题,为百姓办实事。”宜昌市相关领导多次现场办公,职能部门积极协调沟通、通力合作,解决了“老大难”。
“宜昌良好的营商环境,西陵区‘店小二’式的暖心服务,让公司在宜昌投资更放心、经营更舒心、发展更安心。”张鸿峰坦言。
双招双引,架起央地合作“连心桥”。十六化建牵线搭桥,帮助招引央企,为宜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增添了一臂之力。先后引进温德姆花园酒店和温莎宴会中心入驻十六化建大厦,创造了宜昌市重点文旅服务业招商落地经营的新速度。
人才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十六化建积极参与宜昌聚贤纳才工作,年均引进应届毕业生和社会成熟人才500余人。建立专业系统人才库,实施差异化培养,一大批80、90后年轻人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建立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薪酬激励体系,保证了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牵头中省在宜企事业单位党建联合体共建共享,连续9年定点帮扶点军区柳林村,参与对口帮扶社区共同缔造…… 十六化建积极融入宜昌发展之中,共谱央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央地合作,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张鸿峰表示,将勇担央企责任使命,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编辑:芋圆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