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德国联邦食品及农业部长厄兹德米尔高调访问了柏林沙利特医院的肥胖门诊。他要利用这次面向媒体的机会宣传立法限制不健康儿童食品广告的重要性。他在这家著名医院里与儿科医生和营养专家就儿童健康问题进行座谈后,指着一包巧克力说:“每一块这样的巧克力含有8.5克糖。而广告不会告诉你这里面含有这么多的糖。太多了。”
德国儿童超重问题多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但至今很难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德国3至17岁人群中有15%超重,近6%患肥胖症,面临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关节损伤等疾病的巨大风险。沙利特医院的肥胖门诊主任苏珊娜·韦根德对媒体说,在疫情前的统计中,德国有超过200万名儿童患有超重和肥胖病,疫情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在她的患者中,70%的人存在多种继发性肥胖疾病,例如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和运动受限,“这导致他们的生活受到很大限制”。
不健康的饮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在儿童时期食用含糖、盐和脂肪过多的食品。韦根德认为,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口味主要是在儿时形成的。从小就习惯高糖食物的人以后就很难改,很难养成其他的偏好。这也是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不愿意吃蔬菜和水果的原因之一。
莱比锡大学行为医学教授安雅·希尔伯特说,据统计,体重的30%到70%是遗传因素决定的,但是外部影响也同样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系统性地助长肥胖的环境中,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缺乏锻炼,睡眠过少,整天坐在电脑前,面临的恐惧和压力可能导致暴饮暴食,而经过高度精细加工的“垃圾食品”就是为这种场景而制作的。专家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健康意识就越低,孩子就越容易受到伤害。广告会用鲜艳的色彩、笑脸误导儿童和青少年。父母应更多地亲手为孩子们烹饪新鲜食物,而不是动不动使用甜食作为对孩子的奖励。但是,德国广告行业总会的发言人瑙恩对媒体说,要减少肥胖,政府应该推进健康饮食教育和促进更多运动,而不是只盯着食品行业并怪罪广告。
根据上届德国联邦政府推出的一项战略,相关食品工业有义务减少制成品中的糖、脂肪和盐的含量,并承诺到2025年实现糖、脂肪和盐达到削减后的指标。德国马克斯·鲁布纳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制成品,如早餐麦片和加糖软饮料,目前仍然含有大量超标的糖——尤其是儿童食品。该研究所在2022年的评估报告中称,儿童早餐麦片平均每100克含糖量为17克,比市面上所有早餐麦片的平均含糖量高出14.7%。马克斯·鲁布纳研究所是德国联邦政府在营养和食品领域的权威研究和咨询机构,它的任务是通过高质量的研究和专业的建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支持。该研究所对大约7000种产品的脂肪、糖和盐含量进行持续跟踪检测,以核查制造商是否遵守其“生产更健康食品”的承诺。厄兹德米尔日前表示,显然迄今这种让德国食品工业自我约束的做法已然失败,这是“有据可查”的。
德国肥胖协会政策主任奥利弗·惠津加说,我们从此前与烟草行业打交道中汲取了教训,让行业仅靠自律实现“负责任的儿童食品营销”,只会阻碍有效的监管。他支持政府对食品行业做出的监管措施。
厄兹德米尔说,今年2月政府就已经起草完成相关法律文本,现正在联邦各部门之间协调讨论,相信很快就会通过立法程序。他不想详细说明法律草案的细节,但第一步是要限制广告在儿童和青少年食品上的错误引导。他不想让食品工业自己解释什么才是糖、盐和脂肪含量过高。这份法案就是想要禁止在早上6点至晚上11点之间播放不健康食品的电视广告,特别是甜软饮料和高糖、高脂肪、高盐食品,例如巧克力棒、薯条和其他不健康零食的电视广告。此外线上媒体在引导儿童和青少年饮食方面也应受到限制。消费者保护协会的专家们也表示,拥有上百万追随者的大V舔着奶油蛋糕,喝着瓶子里的可乐,腿上放着麦当劳汉堡,懒洋洋地依偎在汽车座椅上的样子,对青少年影响很不好。
自从厄兹德米尔公开自己的行动计划后,德国食品工业就表示不满,德国广告业中央协会也对政府过度监管发出警告。德国食品协会委托专家发表意见认为,政府依据的调查结果并不可靠,广告与肥胖之间的联系尚未得到证实,禁令只会危及企业和就业。他们反对政府干涉企业经营,指责政府监管的手伸进老百姓的冰箱里。
厄兹德米尔的计划不仅受到利益团体的阻挠,而且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对此亦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法案最终可能还需时日才能通过并付诸实施。厄兹德米尔说,很不幸,他的不少好的想法被迫缩水了,因为利益团体的说客们行动了。他透露,作为妥协,他不得不将限制播放儿童不健康食品电视广告的时间缩短为工作日下午5点至晚上10点、周六上午8点至11点、周日上午8点至晚上10点,也不得不删除了禁止在体育俱乐部附近张贴相关食品广告的规定。厄兹德米尔对草案的通过充满信心,从目前的民调来看,80%以上的民众支持他的做法,希望他在解决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上有所作为。消费者组织“消费观察”发言人萨尔马迪为他的做法点赞,称这是向错误饮食和肥胖作斗争的一个里程碑式步骤。(柏林7月16日电 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
(责编:乔业琼、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