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马依彤教授团队针对有关MGTH2A在成年心肌细胞中的表达促进心肌再生的研究,在国际期刊《循环》发表评论文章,得到了国际心血管专家认可,彰显了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中心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实力。
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中心能有如今的学术成绩,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的马依彤功不可没。
20多年前,马依彤曾婉拒国内外众多医疗机构的邀约,带着国际一流的诊疗技术回到故土新疆。如今,作为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马依彤依然坚守在临床第一线,出门诊、日常查房、上手术、探索科研……做着平凡而普通的诊疗工作。他获评了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马依彤出生在克拉玛依,因祖辈世代从医,他自小耳濡目染,从新疆医学院(现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后,进入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心脏介入导管室工作。
聪明好学的马依彤不断摸索,在新疆率先开展应用非开胸封堵器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针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马依彤带领团队率先在新疆开展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挽救了很多患者。
从医40多年来,马依彤带领他的心血管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发表冠心病患者个体化抗凝方案,实现精准治疗;建成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实验技术平台,开展冠心病分子机制及干细胞联合基因靶向研究。多项诊疗技术填补了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空白,一些技术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帮助和带动了全疆心血管学科的提升和发展。
马依彤不仅热爱临床工作,还一直在科研领域辛勤耕耘。
“我最初的科研,起步于急性心肌梗死损伤缺血的机制研究。”马依彤回忆道。当时实验室条件相对简陋,他带领团队在小鼠身上建立心肌梗死的模型,成功分离出骨髓干细胞,并将干细胞注入小鼠心血管内,使得急性心梗后损伤的心肌细胞能再生或再次恢复正常功能。该研究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有了研究成果,马依彤又将其转化运用到临床,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改善了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
勤耕不辍换来的是科研成果丰硕。他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2018年6月,马依彤与武汉大学宋保亮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该研究成果“LIMA1蛋白或可成为降胆固醇药物的研发靶点”入选2018年“国内十大医学研究”。2019年,马依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是新疆医疗卫生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从1983年起,马依彤开始承担临床带教工作,他为人师表,倡导正直纯净的学术精神,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遍布全疆各大医院。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我们计划在二尖瓣、三尖瓣的微创介入治疗上实现新的突破。”已经在工作岗位奋斗40多年的马依彤,依然想尽自己所能,探索心血管诊疗新技术,更好地守护边疆各族人民。(通讯员刘青 记者朱彤)
(责编:乔业琼、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