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出现了业务资质及人员执业登记“挂靠”现象,比如不少短视频、自媒体、带货博主通过“挂靠”方式违规销售保险产品,引发监管部门关注。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提示函》(以下简称《提示函》),明确要求各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严厉打击无资质“挂靠”行为,并强化监管措施。这一举措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意义重大。
“挂靠”行为是指不具备合法资质的个人或机构,通过借用他人资质进行保险业务活动。根据《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的规定,保险销售行为应当由依法注册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合格的销售人员开展。其他机构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从事保险销售活动。
“挂靠”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作为一项高度专业化的业务,保险行业销售人员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合法且专业的服务。然而,“挂靠”行为使得缺乏资质的个人和机构进入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并对合法经营的企业带来不公平的竞争压力。同时,“挂靠”行为容易误导消费者。互联网保险的特点是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无资质机构或个人通过“挂靠”方式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可能导致消费者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
为有效遏制“挂靠”行为,各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应加强对代理人和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查,确保所有参与业务的人员和机构均具备合法资质。一旦发现“挂靠”行为,必须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同时,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定期对员工和合作伙伴进行合规培训,确保其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尤其要严管互联网平台上的宣传和销售行为。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线上销售和宣传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是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及时发现并制止“挂靠”行为的关键手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险公司可以实时分析和追踪线上销售数据、用户行为和宣传内容,从而快速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通过有效科技手段,不仅可以提高监管效率,还能增强合规管理精准度。
此外,保险公司在强化自身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与监管部门保持紧密合作,积极响应《提示函》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对违规操作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切实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禁止“挂靠”行为是确保互联网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互联网保险业务才能更规范、透明,市场风气才能更清朗。(武亚东)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