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最新一项民调发现64.2%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社交卡顿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其中26.7%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在线下社交中有障碍,17.0%的受访青年感觉线上社交时存在障碍,20.5%的受访青年感觉线上线下自己都有问题。仅有三成青年认为自己没有社交困难。
这份调查至少能够部分说明,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社交,也害怕社交。不过这个结果也不例外,想想“社恐”已经是个非常流行的词汇了,恐怕很多年轻人对这个调查结果都有同感。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社交大概也算是个正面词汇。所以估计有些人觉得,年轻人不会社交,这样不好,这个问题得“治”。
但其实反过来想想,所谓熟能生巧,年轻人不会社交、不善社交,侧面也在说明他们不需要社交,或至少是传统意义的社交——在饭桌、酒局之类集体活动的场合,八面玲珑、长袖善舞。
如今年轻人的生活,还需要社交吗?追剧、学习、运动、看短视频,早已填满了时间,哪还有空一本正经地社交呢?生活本就如此忙碌,何必再耗时间和陌生人虚与委蛇呢?
深入一层想想,这也不是年轻人变了,而是社会变了,社交的社会功能被取代了。想想那些时代剧里的场景,要办个事,就得想办法找人、请客、送礼。但现在的年轻人会如何反应?他们会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小程序可以网上办理。
这就是变化,以往常见的人际规则,逐渐被程序规则所取代。所以人际规则,即大量的社会运转其实依托于人的自由裁量,在这个时候,社交当然极其重要。但程序规则是无感情的,也是去人格化的,人们按照标准一步步操作即可,在这个时候,社交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这其实和近些年说“年轻人不爱走亲戚”的道理是类似的,本质上是年轻人不用走亲戚了。想想看,当家庭互助被更加普遍化的社保、医保所取代,当一家人凑钱盖房被公积金贷款所取代,那么“走亲戚”怎么会不式微呢?
所以,年轻人不会社交,其实是他们不用社交,而这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年轻人酒桌上的豪气干云、收放自如,也不如把代码写得清楚漂亮管用。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于更加透明的规则,而不是灯红酒绿之间的魅影浮动,如此一来哪怕社交变得有些“卡顿”,但社会顺畅了许多。
所以,也没必要一本正经地一定要逼年轻人去社交,非得学会敬酒的高低、奉承的尺度、一颦一笑的拿捏得当。社会去除一些累赘的“规矩”,反倒能真正地规矩起来——一杯酒没喝到位又怎样呢,完成kpi不就好了?
年轻人“社交卡顿”,卡顿就卡顿吧,不会社交就不会吧,不是多大的事。当然也会有一些诸如恋爱不顺、相亲失败之类的副作用,但影响也不见得有那么大。仔细想想,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其实是在微信上表白的呢?年轻人,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乐见文旅消费迎来更多“小城之春”
[ 责编: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