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一条名为“围垦街”的道路诉说着城市的变化,曾经的荒地滩涂如今改头换面,一座座充满科技感与现代感的建筑鳞次栉比,浙江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杭州医药港拔地而起。
作为浙江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核心区、杭州生物医药“一核四园多点”唯一核心区,杭州医药港建设已走过6个年头。眼下,这里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1700家,全球药企10强中有7家落户于此。2020年,由浙江大学与杭州钱塘(新)区共建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在此成立,为杭州医药港产业链增添了重要研发环节,也为推动更多科技应用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了转化平台。
研究院一头连着基础研究,另一头连着医药产业。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曹戟表示,研究院要做的就是解决基础研究与新药创制的衔接问题。研究院脱胎于浙大药学院肿瘤与内分泌药理实验室,已有20年的创新药物研究技术积累,持续探索将原创理论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新药,摆脱我国缺乏原创新药的格局,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创新药。
在医药行业,有个著名的“双十定律”,即一款创新药问世往往要花费10年研发周期和10亿美元研发投入,在漫长的研发周期中,需要强大的资金及生态系统支持。为此,杭州医药港通过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等“六链”融合,加速构筑“产业链最全、生态链最优、集聚度最高”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培育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
以研究院为例,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场地拥有近2亿元的专业实验设备,打造出新药创制的全链条研发生态。在这里,一款药物的研发从化学设计与合成、生物活性评价,到分析与测试、人工智能计算,最后制备成临床拟用制剂,可实现从源头发现到原创新药研究的全链条转化,目前已获3款新药临床批件,距创新药又近一步。
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研究员代晓阳表示,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体化管理、体系化建设。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有不同专业技能的研究队伍深度配合,基于20年来的团队技术经验,研究院最终实现新药临床前的模块建设,目前已成功布局多项制约新药研发的瓶颈技术与颠覆性技术。
如今,研究院依托关键核心与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与突破,能实现信息科技、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曹戟认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这代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国家在全球竞争中需要自己的创新药,研究院就一定要在这条路上取得成果。
为做好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桥梁,助力生物医药“0到1”的突破,研究院还创建杭州市浙大智药院小分子创新药概念验证中心,为尚在雏形的科研成果提供概念验证服务,筛选能够解决产业实际需求的基础科研项目。通过对项目验证内容、目标的规划,明确项目验证流程,并与后续技术转移环节衔接,帮助研究人员和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步”。
作为杭州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概念验证中心,研究院已成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验证理念的首选地,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提供支撑。目前,研究院已服务企事业单位70余家,入库概念验证项目120余项。
随着杭州去年正式启动“中国医药港”建设,以及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不断成熟,钱塘(新)区不断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优化完善产业环境与生态圈,提高生物医药的辨识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向着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目标迈进。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