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公保才让这样形容自己和当地牧民的关系。
今年是公保才让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安多民俗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名生在牧区、长在牧区的基层党员干部,公保才让说:“群众的事儿再小,也要放在心上。”
安多民俗社区崭新的风貌。人民网 马可欣摄
“我们社区的居民是从7个乡镇48个村搬迁下来的,南部三乡占比最多,这个地方不仅偏远,而且山大沟深。”在这位第一书记的讲述里,南部三乡两个相邻牧户的距离通常有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广袤的草原上,居住分散办事就困难,基层工作该怎么开展下去,也让人犯了难。
为了解决农牧民群众交通不便的问题,兴海县从2017年开始多方筹措项目资金,在距离县城约1.5公里处计划建设兴海县安多民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总用地1500亩。2018年,安置点已初具规模。
搬出了山沟,之后怎么办?
社区内的便民服务大厅。人民网 马可欣摄
安置到新区后,社区管委会的6名工作人员操心着居民的大小事宜。2021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公保才让来到了这里。完善组织架构,设置功能型党组织;争取项目资金,打造便民服务大厅、智慧社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实现灵活就业……为了做到心里有数,公保才让用2个月的时间入户调查,详细了解安置点每一户居民的实际情况。“我们这儿是7个乡镇居民大融合的社区,群众需求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提起社区建设过程的不易,这位汉子却一笑带过。
今天的安多民俗社区,安置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和住房困难户853户3421人。
在公保才让的心里,耐心细致处理好每一次群众的需求,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向心力”,就是第一准则。
付出真心,就会办好实事。
“养了一辈子的牛羊,哪想过有这么一天。”索南尖措挠挠头,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止不住。从子科滩镇纳洞村搬到这里后,索南尖措不仅开启了新生活,更是换了一种活法。
去年旁听了20多天的装修装潢培训后,索南尖措已经可以自己承接装修装潢项目,收入可观。“现在已经装修了5户,还有3户签订了合同等着开工呢,多亏了党组织当时来家里宣讲了好政策,有了技术,搬到哪儿都不怕!”
索南尖措是安多民俗社区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当前,社区内已经开展刺绣、烹饪、汽修等就业技能培训班4期16班790余人次,实现灵活就业2011人次。
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内展销的特产。人民网 马可欣摄
“我们还投资2000万元打造了社区的中心商业区,吸纳150名困难群众就业,鼓励动员14名有创业意愿的居民在辖区中心商业区以低租方式开店创业。”安多民俗社区党支部书记魏琴林接过话茬。
为民、便民、安民,是社区治理的目标。
社区治理中的千头万绪,说到底还是千家万户的事,而党组织则是社区治理的主心骨。党组织强劲有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社区治理效果就会让居民们满意,要让主心骨起到作用,就是要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真正把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将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社区内的政策宣传栏。人民网 马可欣摄
日落时分,赤红的天映着远处的草原,微风吹过公保才让的衣角,抖抖身上的尘土,他又向居民家的方向走去。
“贴近群众不是嘴上说说的,要像走亲戚一样,经常去群众家里坐坐,仔细听听他们要什么,认真看看他们缺什么。”背影渐行渐远,公保才让的声音仍萦绕在耳边。
(责编:杨启红、甘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