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北京产权交易所日前发布2022年度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市场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全年共有147家国有企业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实施混改,募集资金总额995.65亿元。
2022年,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的混改项目有19项,同比增长26.67%。北京环卫集团旗下北京环境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募集资金27.6亿元,有助于将“京环模式”扩展至全国。
2022年,共有5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企业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实施混改,同比增长11%。北京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说,这说明各级国有企业正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投资人,不断培育壮大产业。京东方旗下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引入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农银投资等12家投资人,募集资金9.75亿元,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零碳综合能源服务能力。
2022年,共有15家企业采用“引入战投+员工持股”模式推进混改,同比增长67%。北京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说,这说明各级国有企业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务求混改实效。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北京京糖酒业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引入珠海横琴坤石寰宇四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红冶汇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人,同步实施员工持股,为加快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增添强劲动力。
2022年,共有185家基金类投资人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投资混改项目,涉及80项,占全部混改项目数量的54%。北京国资公司旗下北京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引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为投资方,募集资金1亿元。
2020年至2022年,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的混改项目数量分别为211项、189项、147项。截至2022年6月,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70%和54%。
此外,2022年,北京产权交易所累计挂牌成交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国有企业增资、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国有企业房屋租赁四大类项目6234项,成交金额2114.37亿元,同比增长4.86%,交易金额创历史新高。四大类项目共增值379.2亿元,有力推动国有资产在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中实现保值增值。
2022年,各级国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积极通过产权市场引入资金或资源,持续强化科技能力建设。2022年,“科改示范企业”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项目44项,成交金额128.05亿元。首发集团旗下北京云星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引入成都交通信息港有限责任公司,募集资金1.1亿元,有利于企业在智慧交通系统集成、智慧交通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2022年,各级国企全面聚焦“双碳”目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北京产权交易所“关停火电机组处置专栏”自2010年运行以来,累计成交项目136项,成交金额53.5亿元,为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产权交易所旗下北京绿色交易所积极为国企提供“碳中和”创新服务,全年完成相关项目41个,抵消的碳排放量超过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2年,各级国企积极通过产权市场开展资本运作或资产处置。中粮福临门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引战落地,是中粮集团纵深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的重要实践,将进一步助推农粮主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全球农粮话语权。
近年,各级国企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能力,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2022年,16家中央企业“链长”企业及旗下企业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共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相关项目41项,交易金额363.36亿元。
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国资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将持有的北京诚和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划转至京能集团旗下北京健康养老集团,迈出了北京市健康养老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将推动北京市养老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2022年,各级国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通过产权市场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持续提升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能。北汽集团转让11项参股项目,收回资金2.8亿元,企业法人户数进一步压减,提高了发展效能。
2022年,各级国企积极通过产权市场推进央企之间、央地之间的股权合作。2022年,共有82项中央企业之间股权合作项目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涉及金额526.73亿元。同期,共有112项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之间股权合作项目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涉及金额324.84亿元。北京市东城区国资委所属北京天街集团旗下北京喜剧院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增资,引入保利集团旗下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人,提升了运营活力和品牌影响力,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新动力。
(责编:李博、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