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黑龙江省绥滨县东方村的黑龙江省三盛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院子,恬静悠扬的钢琴曲就从两栋宽敞的牛舍传来。公司负责人王永强介绍:“我们平时不仅给牛听轻音乐放松心情,还在建造牛舍的时候通铺了地暖、放置按摩机,这样对牛的生长速度、肉质、口感的提升都有好处。”
经过多年发展,东方村的肉牛养殖产业越做越大,拥有存栏千头以上的肉牛养殖企业1家,存栏百头以上的养殖合作社3家。
党建引领,牵住“牛鼻子”
“以前我们家家户户就靠种点玉米地,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就一两万元的收入。”绥滨县东方村村民刘伟泽说。随着农业机械化、土地规模化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模式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农民从“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农活中解放了出来,开始找寻别的“来钱道儿”。
“我们东方村地处于黑龙江、松花江的两江交汇处,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是绥滨县最大的行政村,有着临水、草多、地广的地缘优势。玉米是作为肉牛养殖的主要饲料来源,刚好就是我们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97%,具备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先天条件’。”东方村党支部书记姜喜春说。
2022年,东方村建立了“党支部+养殖小区+农户”多元化发展模式,开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绥滨县东方村村集体投资160万元,建设打造了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红胜屯散户肉牛集中养殖小区。小区内配备9栋牛舍、9处管理用房和专业的粪污集中收集点,采取统一场地、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集中经营方式,有效解决散户无固定养殖场所、无标准粪污处理设施、无专业管理条件的“三无”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肉牛品质和产量。
“相当于我们这些散户的牛都统一住进了‘集体宿舍’,养殖成本大大降低了。肉牛统一售卖后,年底能有4万元左右的收益。”刘伟泽说。而像他这样在红胜屯散户肉牛集中养殖小区的养牛户还有17户。
“我们养殖小区的肉牛存栏量从一开始的21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430多头,一年给村集体带来增收达到100多万元,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队伍中。现在我们的产业发展有了方向,老百姓的日子也有了盼头。”姜喜春自豪地说。
创新模式,探索“牛路子”
多年前,东方村里的肉牛养殖户有20多家,因为没有固定的养殖场地,他们大多是在房前屋后搭建个简易牛棚,经管着自家的十几头牛。人还在村外,就闻到了牛粪味。走进村,更是三步一泡牛尿,五步一堆牛屎,严重污染人居环境。
这不行,这样养牛不长久,也无法做大牛产业。
在耀晖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李明对牛粪是爱若珍宝:“我这合作社肉牛存栏150余头,一天产生的牛粪非常多,但是,一点都不浪费。”
那牛粪去了哪里?
原来,李明除了养牛还种了300多亩的玉米,牛粪做堆肥,转化成有机肥,全用在这300亩玉米地里,为绿色玉米种植提供了优质营养来源。
除了种养循环模式,东方村还有一种肉牛托管养殖模式。
莹腾肉牛养殖合作社是位于绥滨县东方村的另一家养牛场,他们专门为那些有意愿养牛,却没有经营场所、没有养殖技术的农户提供全程托管养殖服务。
也就是说,农户出资购进牛犊,莹腾肉牛养殖合作社提供更为专业、精细的养殖服务技术,双方签订好详尽且明确的合作协议,当肉牛出栏后,统一结算分红,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
目前已有11户养殖户与莹腾肉牛养殖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共计托养肉牛93头。今年以来,养殖户实现收益2万元,莹腾肉牛养殖合作社产值达53万元。
扩产延链,做强“牛产业”
“普通肉牛的价格是20元到30元一斤,而和牛则是通过‘分区定价’,西冷、眼肉、上脑等部分的价格非常昂贵,一头成年和牛的价格是普通肉牛的两倍。”王永强介绍。
据了解,和牛的分级由品种等级和肉质等级决定。去年,王永强的公司从新西兰引进了600头安格斯繁殖母牛,采用优质和牛冻精进行杂交,产出的第二代改良和牛肉质优良。今年下半年,存栏和牛将突破1000头大关。这些和牛不仅生长迅速,而且肉质上乘,足以媲美顶级和牛,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每年95万元的集体积累。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三盛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二期牛舍扩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并计划建造屠宰场和冷冻车间,成为集繁育、屠宰、分割、冷冻、品牌销售一体化的养殖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散户代养”的经营模式,与农民利益共享,逐渐形成“分散育犊、集中育肥、统一销售、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的产业格局,绘就绥滨县高端肉牛养殖“新画卷”。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