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枇杷半坡黄,5月下旬起,桃源镇瑾下浜村枇杷园里,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枇杷树上,挂着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枇杷;枇杷树下,村民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穿梭在一棵棵枇杷树间,采摘成熟的枇杷……一直到枇杷采摘季结束,果园都是这热火朝天的“甜蜜”景象。
一颗颗甜蜜的枇杷,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曙光。“如今,我们的枇杷已经打出名气,不愁销路,枇杷还没有从树上摘下来,就被人预订了,甚至还有很多人今年没有买到枇杷。”看着这一棵棵宛如“摇钱树”的枇杷树,瑾下浜村党总支书记吴明华心里也十分“甜蜜”。
三任第一书记铺就枇杷种植路
东山的白玉、冠玉枇杷为什么会出现在桃源镇的瑾下浜村?这就不得不说起2016年来到瑾下浜村的首任第一书记高冬平。来自苏州市农业部门的高冬平为了帮助瑾下浜村脱贫致富,积极与吴中区农业部门和东山镇政府对接,将东山的900棵优质白玉枇杷树苗种到了瑾下浜村的土地上,为瑾下浜村的枇杷种植路打好了路基。
30亩废弃低洼地种上了枇杷树,也种下了瑾下浜村脱贫致富的“种子”。果树批量挂果后,便可为瑾下浜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第二任第一书记、吴江区农委的杨学华接下枇杷种植的“接力棒”,考虑到游客枇杷采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未来需求,在果园内修建了木制栈道,并对果园周围的环境绿化进行了改造提升,进一步夯实瑾下浜村的枇杷种植路。
2019年,瑾下浜村迎来了第三任第一书记——苏州市农业部门的李俊,综合考虑果园3年种植经历,通过机械化建设和高效景观杀虫灯等“两大工程”,进一步完善枇杷园的基础设施,实现生态绿色种植,并带领瑾下浜村发展“林下经济”,在成熟的白玉枇杷树下套种了1000棵冠玉枇杷树苗,为未来增加一笔卖果树的收入,瑾下浜村的枇杷种植路走得更深更远。
三任第一书记接续奋斗,一棒接一棒,一张蓝图绘到底,帮助瑾下浜村铺就枇杷种植路,逐渐探索出“生态种植+林下经济”的发展之路。
“果园经济”延伸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多年来,瑾下浜村潜心学习枇杷树种植方法,多次组织种植人员前往东山培训学习,并邀请专家前来指导,因地制宜研究适合瑾下浜村的种植方式。“什么时候要施肥?什么时候要剪枝?什么时候要疏果?关于枇杷种植的相关知识,我现在都十分了解,都可以在家种几棵枇杷树了。”说起枇杷树的种植要点,吴明华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2019年,瑾下浜村枇杷园迎来了丰收,果肉洁白、香甜可口,十分接近东山白玉枇杷的口感。当年,瑾下浜村举办了枇杷品鉴会,邀请周边居民前来品鉴、采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与认可。通过这次品鉴会,“瑾下浜村牌”枇杷逐渐在周边地区打出名声,吸引了吴江、苏州乃至浙江的游客前来采摘。在今年5月举办的首届长三角地区精品枇杷推荐活动中,瑾下浜村枇杷园产的白玉枇杷荣获银奖,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
“如今,果园能产出1万斤左右枇杷,每斤卖价在15~30元,随着果树不断长大,收益也会逐渐增加,每年都能固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明年,我们发展‘林下经济’种下的1000棵冠玉枇杷树苗也可以进行售卖,将新增一笔收入。”吴明华向记者介绍,去年,瑾下浜村扩张了18亩果园,种下了450棵枇杷树、100棵梨树,接下来,瑾下浜村将继续发展果园经济,不断丰富园内果树种植品种,打造四季有果的特色果园,从枇杷种植路逐渐延伸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村级致富路也是农民增收路
枇杷园丰收季节的到来,也让瑾下浜村村民感到十分欢喜,每天都有七八名村民在果园帮忙采摘成熟的枇杷,得到一份酬劳,为家里增加一笔收入。每到果园需要施肥、剪枝、采摘的时候,都会带动一部分村民增收。新扩张的果园需要平整土地、挖坑、种树、浇水等,每到果园需要劳动力时,部分村民就会拥有一份“工作”,有些村民看到果园枇杷十分畅销,也在自家种植了枇杷树,增加家庭收入。
如今,走在瑾下浜村,可以看到,从事卫生保洁、河道环境维护、垃圾分类的人都是本村村民。随着劳务专业合作社的深入运行,瑾下浜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村庄环境长效常态管理工作纳入劳务专业合作社业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并雇佣本村村民从事劳务专业合作社承接的业务,带动了农村剩余闲散劳动力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自从本村村民从事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后,工作开展更加顺畅,发现乱堆乱放的杂物,村民立马就能知道是哪户人家的,可以找到人来清理。此外,本村村民在打扫村庄环境卫生时,也会自觉维护本村环境,同时带动周边人一起加入进来,共同维护环境整洁。”吴明华向记者介绍,接下来,瑾下浜村劳务专业合作社将积极探索更多业务,扩大业务承接范围,增加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
责任编辑:蒋宇骏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