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第二天,地坛书市吸引更多的少年读者来此阅读、休闲。 本报记者 程功摄
9月15日晚,丰台区2024年“卢沟晓月”中秋系列文化活动在北京园博园三号门广场开幕。 本报记者 刘平摄
《丝路花雨》剧照。王小京摄
9月15日至17日,圆明园正觉寺内举办三场融歌曲、舞蹈、演奏为一体的专场音乐会,邀游客共赏天上月。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秋风送爽,月儿正圆,又到中秋。从古至今,中秋一直是中国人赏月思亲、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今年中秋假期里,市民游客看演出、游公园、逛书市、品非遗,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意融合,让大家在中秋解锁了与众不同的“潮”体验。
近900场演出点亮北京舞台
中秋假期,北京舞台又一次大放光彩。随着“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的持续开展,国内外名家好戏齐聚北京,无限精彩,覆盖了各大艺术门类,充盈在“演艺之都”的各个角落。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假期内全市推出近900场演出,扎实供给市民各类观演选择。
绚烂恢弘的舞台上,飞天之轻盈、反弹琵琶之奇巧尽兴舞动,那些原本静默于莫高窟壁画中的曼妙形象因舞蹈艺术而变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中秋假期,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登台国家大剧院连演3天。传统文化向来是北京舞台上浓墨重彩的亮色,每逢佳节韵味更浓,长安大戏院里,北京京剧院“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展演热演正酣,《荒山泪》《碧玉簪》《孔雀东南飞》等多部名剧连续唱响,大美国粹回味无穷,传承不息。
锋芒毕露的指挥家汉努·林图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满台乐音纵横流淌,汇成斯克里亚宾《第四交响曲“狂喜之诗”》与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的涌动旋律。委内瑞拉小号演奏家帕乔·弗洛雷斯以明亮的号声突破牵引,把陈其钢为小号与乐队而作的《万年欢》演绎得殊为动人。9月15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又一次见证了国内外艺术家的珠联璧合。
“这将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夜!”同样是在9月15日晚,与国家大剧院相隔数公里的工人体育场中,歌迷吴女士在散场的汹涌人潮里按下了朋友圈新动态的发送键。暌违数年,著名歌手玛丽亚·凯丽再次来京开唱。这位被乐迷昵称为“牛姐”的流行天后曾陪伴过无数歌迷的成长,“听了十几年的歌,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现场听她本人演唱。”吴女士说,她觉得“一颗心脏都被音乐带来的感动填满,和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的时候,我无比清晰地发现人生原来有这么多美好的瞬间。”
“剧院的核心是演出,但不能只做演出。”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张海君说。眼下,“演艺+”的辐射吸引效应越来越能折射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发展多元业态场景已成为行业共识。在北京,演艺新空间快速崛起,“会馆有戏”文化品牌不懈深耕,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将继续引领探索。
52万游客畅游市属公园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中秋假期第二天,11家市属公园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同比增长55.7%,较2019年增长9.6%。游客量排名前三的是颐和园11.49万人次、天坛公园10.1万人次、北海公园6.42万人次。
中秋假期首日傍晚,北海公园阐福寺景区内华灯初上,约400名游客相约一堂,共享美轮美奂的赏月古韵。夜幕低垂,盆景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精致,游客纷纷赞叹园艺之美。随后的文艺演出更是高潮迭起,掌声雷动。非遗展示区人气爆棚,游客争相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互动打卡区热闹非凡,大家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前天傍晚,记者在天坛公园看到,晚间举家出行的游客一边欣赏祈年殿亮灯夜景,一边参与投壶互动体验。家住天坛公园北门外的吕女士告诉记者:“和家人吃完团圆饭,一起到天坛公园赏月,还能参与传统民俗活动,有一种穿越古今的感觉。”
据了解,中秋节当天,天坛公园还将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为网友开启一段“赏夜景、听雅乐、逛雅集、云互动”的天坛中秋之旅。网友可通过“天坛公园”官方微博,线上聆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传承团队带来的宫廷音乐专场演出,跟随科普讲师了解天坛历史文化知识,以“云互动”的方式逛雅集、画彩画、做灯笼,一同欣赏祈年殿开启夜景照明的全过程,云端过佳节、庆团圆。
中秋假期,颐和园“金桂献瑞迎华诞”第23届桂花文化展与游客见面,200余盆桂花、紫薇、叶子花等大型花卉盆景遍布主要游览路线,在中秋节进入最佳观赏期,浓郁的桂花香沁人心脾。颐和园副园长杜娟介绍,2024年是颐和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颐和园将着力为游客打造喜庆、热闹的游园氛围,提升游园服务和科普活动水平,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持续为游客提供文化游园的多维度体验。
9月15日晚,丰台区2024年“卢沟晓月”中秋系列文化活动在北京园博园三号门广场开幕。中秋假期,以“京彩灯会”的“光影”为媒介,“月映雅乐中秋情”“放歌丰台古今情”“盛世祥月舞秋韵”三场演出接续上演。
“月映雅乐中秋情”演出15日晚开启。云浮莲花状的舞台与边上长70米、高18米的“卢沟晓月”大型灯组遥相辉映。民乐《卢沟晓月》声中,“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斜月西沉、月明皎洁”的燕京八景“卢沟晓月”仿佛跃然眼前。
民乐合奏《沧海一声笑》《茉莉花》,独唱《祝酒歌》《小河淌水》,二胡独奏《良宵》……一段段乐音在“卢沟晓月”旁奏响。
现场还有“打卡装置区”“打包月亮”等多个互动活动。据介绍,“月亮”文创礼物将在活动中发放给参与观众,希望通过将月亮“打包”回家的方式,让参与者都能带走一份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
开启“阅读式度假”新模式
9月15日,“如雁来栖·京秋阅书集”在怀柔水岸雁栖社区拉开序幕,共有图书市集区、国潮文化区、儿童市集区、生活美学区、科学影视区、怀柔礼物区六大主题板块,是京郊规模最大的图书市集。持续3天的市集为广大游客奉上一场丰盛的文旅大餐。
活动期间,近百个来自京津冀地区的图书展位带来了人文、社科、自然、艺术、儿童读物等多种类书籍,更有珍贵的外文原版书、网红立体书等,让爱书人与好书在怀柔不期而遇。
开幕式上,敬一丹、吴京、关凌等众多明星阅读推荐官建议大家放下手机走进山水间,走进文字里。组织方更是推出了多种“轻松读”的互动体验项目,引发了游客的兴趣。
带本旧书来,解锁新书市。在图书漂流站,市民王女士开心地说,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给更多的人,还能换取咖啡、鲜花、小礼物,让书籍流动起来真是太棒了。
在手碟体验中心,十几位市民朋友正在进行沉浸式音愈阅读挑战:放下手机,沉浸在手碟特殊的音乐频率中,阅读手中的书籍30分钟,完成挑战后即可获得活动奖品。
为了让来到怀柔的广大游客度过一个快乐的中秋假期,主办方还组织了各类文化演出、互动体验活动等50多场。不仅有重磅作家现场签售交流,还有著名中阮大师冯满天带来的“雁栖满月·弦歌满天”音乐会、“沐秋”巨型构架花艺展示、国风爱好者喜爱的“雁云栖月”汉服魔法露营活动、“水岸影像节”百年胶片摄影艺术展以及怀柔美食、怀柔礼物等。
鼓楼脚下品非遗过中秋
昨天,鼓楼西侧一座文保院落“福德庵”开门迎客,一场“钟鼓小憩,寻福得安”潮流文化快闪活动正在热闹举行。市民游客不仅能在这里看兔儿爷、做月饼、捏粘土、玩翻花,还能扮上京剧行头画上脸谱拍照,过一个颇具传统底蕴的中秋佳节。
走过钟楼湾胡同,福德庵院落门口一尊6米高的充气兔儿爷十分显眼,吸引不少往来游客上前合影。门口桌上,北京泥彩塑传承人张忠强手绘的各式兔儿爷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起,中轴线系列、二十四节气系列、生肖系列不一而足,个个都精神漂亮。
记者注意到,这处位于鼓楼脚下的“福德庵”是一方规整的四合院建筑,有着300多年的历史。院中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小院东厢房正举办京剧国粹专场,青年京剧传承人刘鑫扬为观众表演《定军山》选段,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听罢一折戏,两位外国游客坐下来体验起京剧勾脸,“这还是我自己吗?”两人照着镜子惊喜地说。
正房和西厢房里,集中展示了非遗纸翻花、大漆工艺、真皮皮艺等精美作品,北京老字号富华斋饽饽铺也带来特色宫廷糕点,吸引游客驻足品尝。
庭院中央,不少小朋友被一堆有趣的粘土作品吸引,几位家长正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由国家博物馆授权的“国宝”系列作品。其中,“双鱼笔洗”和“玉猪龙”最受欢迎。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按照图纸说明,片刻时间就能捏得有模有样。“我也能亲手制作‘国宝’啦!”一名小朋友兴奋地说。(本报记者 高倩 代丽丽 路艳霞 杨天悦 孙颖)
(责编:李世奇、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