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是彝医药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区,其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今年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赴云南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暑期社会实践队以“返家乡”形式,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围绕云南彝族医药文化开展地区专题实践。
实践队以深入了解特色与历史、探索现状与发展、交流传承与创新为目的,在指导老师王卉、王安琪的带领下,前往中国彝医药博览馆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进行交流学习。
博览馆漫步:彝药古韵长,智慧织华章
在院办副主任兼彝医药传承发展办主任张勇进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中国彝医药博览馆进行参观学习。
中国彝医药博览馆坐落在楚雄庄甸医药园区,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馆藏《齐苏书》《西南彝志》《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等彝文古籍文献,收集展示128份鲜药标本、1126份干药标本、1157份药材样品、5125份腊叶标本,《中国彝医药典籍·病症用药卷》《彝药本草》等18部专著,全州八县二市生产的约120种中彝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机构制剂。
馆内设置诊疗体验区,有名老中彝医坐诊,可提供小儿推拿常见手法教学、国家非遗“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以及彝药水拔罐疗法体验。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讲解老师的介绍下参观中国彝医药博览馆。王卉 供图
据悉,该馆是目前全国首个系统展示彝医药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和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展馆。踏入其中,实践队员仿佛步入了一座历史的殿堂,穿越千年时光,一场关于彝族医药的奇妙旅程悄然启航。在讲解老师的介绍下,彝医药的千年智慧如画卷般展开,从元谋人智慧的初现,到《宇宙人文论》的深邃思考,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喜悦。实践队员认真吸收、思考,感受着彝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独特地位。
在古籍探源区,《齐苏书》等珍贵文献不仅记录了彝医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更见证了彝族先民在医药领域的卓越贡献。在每一份记载中,古人整理文献时的画面如在眼前。在历史的跫音中,实践队员感受到了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知识的追求。
步入彝药标本展示厅,实践队员仿佛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自然王国。从滇川黔桂藏的广袤大地,到楚雄州的每一片山川,珍贵药材琳琅满目。野生葛根的百年守望,马缨花寄生的抗癌传奇……一草一木都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行走于中国彝医药博览馆,队员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刻历史与医药文化底蕴。彝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同源异流的分支。楚雄州是彝医药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区,彝医药历经数千年的实践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为彝族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繁衍生息作出了积极贡献。
彝医医院探秘:彝医技妙手,今朝续辉煌
彝医医院内,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医疗设备交相辉映。独具特色的彝医药大师工作室,不仅是医术的殿堂,更是文化与传承的桥梁,有效集中了老一辈彝医药专家的智慧与经验,通过师徒传承、学术交流等方式,确保彝医药的精髓得以延续和发扬。
实践队员有幸见到了现年90岁的云南省著名彝族医药专家、“全国最美医生”张之道。耄耋之年的他身着整洁的中山装,佩戴党徽,慈眉善目,正在询问患者的病情。他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获得了广大患者的尊重与认可。实践队了解到,张之道医生医术过人,顶着一头银丝,不知疲倦、风雨无阻,常年行走在乡野山村和治病救人途中,而且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揣着通红的信仰,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坚持驻守在诊疗一线,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为张之道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治。苏宇憬 供图
特色彝医药院内制剂区宛如一座微型的彝医药宝库,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气息。药柜内,实践队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彝医药制剂。它们体现了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对药材的精心挑选与独特炮制技艺。除了常见的制剂外,这里还展示了许多具有彝族特色的药材香囊。香囊采用精美的彝绣工艺制作而成,图案生动,色彩鲜艳,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蕴含着防病治病的功效。香囊内的天然彝药药材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图为特色彝医药院内制剂区展出的彝绣药材香囊。苏宇憬 供图
共话传承:《毕摩书》承古智,彝医药源远长
实践队员有幸邀请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院的彝文历史典籍专家施文贵和钱丽云开展座谈会。
座谈会上,《毕摩书》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两位专家深情讲述其作为古彝文医学文献的珍贵价值。这部古彝文医学文献凝聚了彝族先民的智慧与汗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他们不仅阐述了书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更分享了翻译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
为了精准传达每一味药材的精髓,专家们不辞辛劳,多方比对,多次深入人迹罕至的山林,亲自寻找药材,以确保著述的准确。专家们的话语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蕴含着对彝医药文化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与彝文历史典籍专家施文贵、钱丽云开展座谈会。苏宇憬 供图
两位专家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只为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让后人能够继续感受彝族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这份纯粹无私的精神不为名利、不为生计,他们在朴实的一隅默默守护民族的瑰宝,在快节奏的时代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实践队员被专家们这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深深打动。他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在山林间穿梭的身影,听到了与自然、历史的对话,感受到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在传承彝医药文化的道路上,专家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当前面临的困境。随着会彝文的人数逐渐减少,彝医药文化的传承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强调,保护和传承彝医药文化已刻不容缓,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这一宝贵遗产的延续贡献力量。(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苏宇憬)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