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河南讯 :陈传锋
(作者简介:陈传锋,商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商丘党史方志专家库成员,分管全市枢纽经济发展、物流产业发展等工作,在牵头推进全市枢纽经济发展方面,推动制定了全国地级市第一部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争取商丘市获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四张国家级名片。同时主持编制了商丘市“十四五”期间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发展规划。)
众所周知,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重要枢纽、全国为数不多的双“十”字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全国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之一,也是河南省和中部地区对接雄安新区的前沿门户城市、连接“一带一路”陆上通道门户城市和枢纽城市。同时,在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沿黄省份黄河经济协作区等区域合作发展中,也是重要节点城市。可以说,商丘作为河南的“东大门”,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向东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西可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向北可推进与京津冀融合发展,向南可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同类地市中,具有鲜明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对外开放优势。
从政策支持看,2017年8月,在国家发改委指导和帮助下,我市出台实施了全国第一部地级市枢纽经济规划《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并且国家发改委经贸司领导先后两次到商丘调研指导,并荣获了首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等称号,2024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特别提到“支持商丘等地依托国家和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强化跨省交通对接、功能衔接、产业链接,大力引聚陆港偏好型产业”;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商丘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商丘市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支持政策,可以说,商丘枢纽经济发展在国家、省市多级层面,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市枢纽经济发展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背景由来看,2017年以来,我市编制了全国第一部地级市枢纽经济规划,同时在交通物流领域荣获了多个国家级名片,在省内有着鲜明的区位优势,交通物流方面的特征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楼阳生书记第一次调研商丘之前,省委、省政府在省发改委领导建议下明确了商丘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省委书记楼阳生后续又多次莅商调研,要求商丘在“在打造枢纽经济上培育蹚路子、作示范,走出具有商丘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李湘豫书记到任以后,强调要打好“区位交通优势”和“殷商文化优势”这两张王牌,在政策支持、组织保障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得到更大重视。
从发展现状看,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商丘“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加快构建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枢纽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先后获评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等称号。但整体上看,全市枢纽经济发展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也就是处在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向枢纽经济转变的发展阶段,距离包括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要素集聚的枢纽经济产业集聚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在规划设计、枢纽外联内通衔接、枢纽偏好型产业培育等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从竞争态势看,枢纽经济能够充分发挥辐射广、成本低、效率高的物流枢纽优势,吸引各种产业要素集聚,形成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规模经济。出于对枢纽经济发展的看好,包括西安、郑州、徐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早已开始谋划布局,比如,郑州提出“努力走好‘枢纽+开放’这条路子,抢先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和参与国际合作高地的‘一门户、两高地’体系”;徐州提出“要不断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动徐州由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转变、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转变,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枢纽经济新高地”。在各地竞相发展枢纽经济的大背景下,同时考虑到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规划,2025年前后我国将建成150个左右的国家物流枢纽,商丘作为其中之一,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想要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迫在眉睫。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在后续的多个场合和文件中一直不断强调这个新词汇,并且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着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鲜明特征,那么作为商丘,如何加快推动物流枢纽向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想在枢纽经济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研判在发展枢纽经济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现状、短板及对策建议。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枢纽经济基本情况
近年来,商丘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坚持建设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大力实施枢纽能级提升、物流提质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培育3大行动,推动交通体系、物流枢纽与区域、城市、产业互动融通,强化开放平台能级提升,积极申建商丘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商丘国际陆港,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商丘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流通中心和“一带一路”商丘基地中心,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效凸显,传统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向枢纽经济新优势转变。
(一)枢纽经济发展基础持续筑牢。按照“航空打造节点、铁路建强枢纽、公路织密网络、水运构建规模”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空铁公水”一体化现代交通体系。航空方面,民权通用机场投入使用,商丘机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将于年底前开工。铁路方面,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节点城市加快建设,雄商高铁、高铁动车存车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公路方面,阳新高速商丘段、沿黄高速商丘段加快建设,永单高速、民砀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六纵六横”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水运方面,沱浍河航运一期工程顺利建成,二期工程和商丘港建设有序推进,全部通航后,我市将与淮河、京杭大运河、长江连通起来,真正实现通江达海。
(二)枢纽经济发展平台有序构建。以国际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和产业物流为重点,积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先后印发实施《商丘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商丘市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支持政策,商丘电商物流产业园、新发现代物流园、传化公路港等项目建成投用;中原智慧冷链物流园、商丘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智慧物流项目加快建设,邮政、圆通、京东等跨区域快递分拨中心有序推进。1-9月份,全市邮政业务量、快递业务量分别增长38.8%、41.3%,总量居全省第2位、全国第34位。
(三)枢纽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推动济南—济宁—商丘铁路、促进豫商经开区提档升级等17个重点事项纳入《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与淮海经济区4省10市共同签署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平台共建等3项合作协议,梳理谋划15项重点合作事项纳入《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重点事项清单(2024-2025年)》,黄河故道开发利用等4项商丘·菏泽重点合作事项取得阶段性进展,区域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各县(市、区)发展情况看,都在把握“新”机遇、抢占“新”赛道上,积极主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注入新动力、塑造新优势。特别是,目前我们已经建立商丘市枢纽经济重点项目清单,现在已经储备了超过60个重点项目,并且这个项目个数在不断扩大,全市枢纽经济的发展基础在不断夯实,比如说示范区的高铁物流园项目、梁园区的环城高速智慧物流园区项目、睢阳区的豫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永城市的永城港大青沟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项目、夏邑县的河南淮海铁路物流园建设项目、虞城县的商丘市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柘城县的金刚石产业园项目、睢县的江北鞋材物流融合产业园项目、民权县的普洛斯华中物流基地项目和宁陵县的京东云(华中)数据中心项目等,此外“十五五”时期的交通物流项目我们已经储备谋划了30多个,上述这些项目都将在明年及“十五五”时期成为全市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都将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力量。可以说,全市枢纽经济发展有着坚实的项目支撑、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枢纽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交通运输“流量”大于“留量”问题突出。交通基础设施以陆运交通为主,缺失空中及水上运输通道,铁路枢纽主要侧重于客运,货运方面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过而不驻、流而不聚”的问题依然突出,道路货运企业小、散、弱,个体运输户占比高,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仅占物流市场主体的8%。特别是货车外流现象严重,大吨位营运货车转户或异地经营多,前三季度,全市公路客货运总周转量下降17.1%,拉低GDP增速0.7个百分点。
(二)枢纽偏好型产业特点不突出。枢纽偏好型产业一般是指围绕交通枢纽形成的“枢纽+”产业链、产业集群。目前,我市高铁物流、空港物流等尚处于概念状态,物流产业竞争力不强。从周边临沂市看,临沂按照“片区集聚、功能互补”的原则,谋划布局临沂国际陆港、临沂东、临沂空港、临沂南、临沂疏港综合货运枢纽和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六大枢纽集群,现在经过2年多的发展,22个重大项目已经实现投产见效。
(三)枢纽经济全要素支撑能力不足。发展枢纽经济的核心要素包括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资源、消费、交通等8大要素,当前我市在资本、技术、数据支撑方面略有不足。以跨境电商、现代金融、电子信息、商贸会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精密机械、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为主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有限。围绕枢纽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四)区域竞争加剧。优势产业与周边城市同质化严重,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制造、装备制造是我市三大优势产业,与周口(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菏泽(机电设备、农副产品)、亳州(食品制造、汽车零部件)、淮北(食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如随着周口港开通运营,周口航运企业达20余家、货运船舶2100多艘、从业人员2万多人,货物吞吐量十年增长了7倍多。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枢纽经济新高地的对策
(一)交通运输“流量”大于“留量”问题突出。交通基础设施以陆运交通为主,缺失空中及水上运输通道,铁路枢纽主要侧重于客运,货运方面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过而不驻、流而不聚”的问题依然突出,道路货运企业小、散、弱,个体运输户占比高,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仅占物流市场主体的8%。特别是货车外流现象严重,大吨位营运货车转户或异地经营多,前三季度,全市公路客货运总周转量下降17.1%,拉低GDP增速0.7个百分点。
(二)枢纽偏好型产业特点不突出。枢纽偏好型产业一般是指围绕交通枢纽形成的“枢纽+”产业链、产业集群。目前,我市高铁物流、空港物流等尚处于概念状态,物流产业竞争力不强。从周边临沂市看,临沂按照“片区集聚、功能互补”的原则,谋划布局临沂国际陆港、临沂东、临沂空港、临沂南、临沂疏港综合货运枢纽和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六大枢纽集群,现在经过2年多的发展,22个重大项目已经实现投产见效。
(三)枢纽经济全要素支撑能力不足。发展枢纽经济的核心要素包括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资源、消费、交通等8大要素,当前我市在资本、技术、数据支撑方面略有不足。以跨境电商、现代金融、电子信息、商贸会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精密机械、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为主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有限。围绕枢纽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四)区域竞争加剧。优势产业与周边城市同质化严重,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制造、装备制造是我市三大优势产业,与周口(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菏泽(机电设备、农副产品)、亳州(食品制造、汽车零部件)、淮北(食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如随着周口港开通运营,周口航运企业达20余家、货运船舶2100多艘、从业人员2万多人,货物吞吐量十年增长了7倍多。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枢纽经济新高地的对策
(一)发挥枢纽引擎作用,建设现代枢纽城市。枢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交通方面的汇聚,也是对各类资源要素的汇聚集聚和吸附承载,基本的发展路径是“枢纽建设-流量集聚-要素转化-产业融合”,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实现枢纽建设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枢纽+”经济发展模式。一是打造文旅消费中心。从近年来文旅市场发展看,有优势资源的通过“建景区+卖门票”吸引人流,没有优势资源的通过“讲故事+特色消费”吸引人流,而且“讲故事+特色消费”的文旅发展模式越来越受欢迎。目前,很多城市都有特色消费集聚区,远的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济南的芙蓉园,近的如省内刚被认定为4A级景区的洛阳洛邑古城、大河荟等,其突出特点就是找准切入点,强化业态植入。商丘古城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具备了打造文旅消费中心的基础条件,月老祠、南湖周边在节假日期间的引流效果就印证了这一点。我们要以商丘古城、日月湖(日月河)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挖掘具有豫东特色的文化旅游、特色餐饮、夜经济等消费资源,利用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加大促消费和推广引流力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消费集聚区。虞城县大虞春秋、宁陵县葛天文化城、睢县凤栖湖等都具有打造区域性消费集聚区的潜质。二是打造商务服务中心。会议会展、体育娱乐等中介服务产业对中心城市的带动非常明显。会展经济不是大城市的专利,以环渤海区域为例,既包括北京、天津,也包括山东青岛、济南、潍坊等和河北石家庄、唐山等城市。从商丘来看,我们每年举办的会议会展数量也非常多,需要进行规范引导。目前,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商丘商务中心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会议会展场馆、酒店已经较为完备,而且汇集了一批以中介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商务楼宇,具备了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条件。我们要以商务中心区和日月湖周边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星级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会议会展、体育娱乐、勘察设计、人力资源等商务服务,打造一批中介服务产业园区和高端商务楼宇。三是打造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企业综合实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一个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但是又不适合放在生产区域的业务板块,将其放在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对接国家政策、理论前沿,另一方面也能满足科研人员的住房、教育、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目前,商丘正在中心城区西北部布局建设产业服务中心区,加快推进智慧岛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企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等产业。相信建成后,能对全市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补齐航空、水运发展短板,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2022年2月份,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印发《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商丘市被确定为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目前,全市交通线网总里程达2.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7条52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381公里,构建了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区40-60分钟不收费交通经济圈。商丘市作为省内第二个高铁、普铁“双十字”枢纽,交通便利条件仍然优于周边地区其他城市。一是加快建设区域性航空枢纽。加快推进商丘机场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并建成投入使用,推动商丘机场与郑州机场联动互补发展,改善我市航空通行条件。二是加快建设区域性水运枢纽。完成永城港大青沟作业区工程建设,实施沱浍河航运开发二期工程,提升我市通江达海货运功能。三是完善提升全国性铁路枢纽。保障京港台高铁雄商段重大工程建设,畅通我市南北方向物流通道,加强我市与京津冀、大粤湾等地区的沟通交流。四是完善提升公路枢纽。申报创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强力推进公铁海多式联运项目建设。
(三)增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2024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支持商丘等地依托国家和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强化跨省交通对接、功能衔接、产业链接,大力引聚陆港偏好型产业”;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了“支持相关城市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商丘作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是做强国家物流枢纽。依托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品牌,统筹整合批发市场、公路港、保税中心等物流资源,增强商贸物流一体化集成服务、区域分拨及配送组织、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等功能,打造全国粮油仓储物流基地、国家医药物流基地、区域性汽车贸易物流基地。加强商丘枢纽与郑州陆港枢纽、郑州空港枢纽、临近港口枢纽等业务对接,实现联动发展。二是做实冷链物流基地。2024年11月份,柘城县被认定为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下一步要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品牌,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智慧冷链物流两大片区建设,健全冷链物流一体化集成服务功能,打造全国重要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心。加大对基地周边小规模、老旧冷库等冷链物流资源的整合力度,吸引具备网络化冷链物流运营能力的企业入驻。三是建设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全力做好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任务,支持国内国外品牌快递企业在我市设立跨省区域总部、快递分拨中心等设施,把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邮政快递枢纽。完善区域性快递物流园区、城市快件处理中心、城乡快递营业网点、快递末端投递等四级设施功能,加快建设商丘邮件处理中心、商丘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引导寄递物流企业入驻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支持共建共享农村末端配送网络,建设一批共同配送示范线路和站点。
(四)推动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枢纽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以枢纽带物流、以物流带产业,同时又以产业支撑枢纽,共同促进地方发展。目前,我市枢纽经济“大进大出”的特点明显,“过而不驻、流而不聚”的问题突出,产业带动、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因此,迫切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着力把“流量”变为“留量”,加快发展壮大枢纽偏好型产业,努力在发展枢纽经济上实现新突破、积累新经验。一是推动电商快递物流与食品产业、服装制鞋产业、五金工量具产业高效融合发展。依托公路枢纽,改造建设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电商快递服务向重点产业上下游延伸,积极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提供订单快递、入厂物流、仓配一体、逆向物流等服务,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二是推动高铁物流与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铁路枢纽,探索开通商丘至上海以及其他城市的高铁邮政专列、货运专列,打造无缝衔接协同一体的多元运输服务模式,积极承接长三角、大粤湾、京津冀等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为其提供产业配套和供应链服务,推动我市产业链建设向高价值、品牌化方向发展。航空枢纽建成以后,对这几个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有利。三是推动多式联运与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复合肥、粮食流通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公路、铁路、水运等枢纽,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推动铁路专用线进厂入园,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支持生产基地发展壮大。四是推动冷链物流与特色农产品、畜产品、冷冻食品、中央厨房、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冷冻冷藏储运服务能力,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可以考虑在永城市、宁陵县建立区域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服务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在虞城县建立区域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服务冷藏冷冻食品生产、中央厨房等产业发展。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枢纽经济新高地重点建议
(一)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围绕建设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制定产业链接、创新合作、基础设施共建、资源要素共享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统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对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探索“双向飞地”“园区共管”跨区域合作模式,谋划建设商丘—上海产业园、商丘—江苏产业园等,引育一批“链主企业”,打造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打造省际区域合作发展经济带。围绕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和豫鲁、豫皖省际毗邻地区等区域协同战略,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与亳州市加强中医药产业合作,与淮北市加强化工产业合作,与菏泽市加强生态建设合作,支持梁园区、永城市等建设跨省产业合作园区。
(三)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发展平台。目前,我市拥有商丘、民权两家保税物流中心,商丘保税物流中心2023年贸易额居全国第12位,已连续三年居我省第1位、中部地区第1位。同时,待商丘国际陆港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商郑欧”班列货物集散平台。随着开放发展态势持续增强,对外贸易连年增长,对综保区的落地较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综保区申报工作。
(四)深化与重点企业开展合作。深化商丘市与河南省铁建投集团的合作,在发展高铁物流方面开拓创新。深化商丘市与河南省物资集团,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方面取得实际效果。深化与中国邮政、京东集团、韵达集团等企业合作,加快布局物流中转、集散、分拨等功能项目。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全市枢纽经济发展有国家的宏观指导、有省委省政府的指向定位、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上下的勠力同心,我们将秉持更加开放的姿态,守正创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开放拓空间、增动能,以枢纽聚产业、促发展,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 枢纽经济新高地”,更好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商丘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