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记是个大忙人。”这是黄泥乡龙塘村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成忠均的评价。驻村一年多,成忠均反复走遍了龙塘的每一块田地,对于龙塘村村民来说,在林间地头看不到成忠均的身影,才是一件“稀奇”事。脚踏泥泞、俯首躬行。驻村以来,成忠均把他乡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为村子变强、村民变富想法子、找路子,用自身所学所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持续增收,让这座村子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摸底调研 画实“规划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成忠均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2023年5月,驻村伊始,为了尽快了解龙塘村产业发展情况,成忠均给自己拟定了一份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对龙塘村产业信息收集工作。
到村第一天,成忠均便与村“两委”班子开展了座谈,初步了解龙塘村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村干部的思路和想法。接着,他多次到乡农业服务中心对接工作,了解龙塘村产业发展的数据统计、产业分布等情况。
心里有了一定的底数,成忠均便开始对农户进行遍访,用“围炉会”的形式与农户交流,了解农户对本村产业发展的看法和意愿。在走访过程中,成忠均把农户的田地当作自己的“试验田”,常常下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种植心得和经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龙塘村情实际,在“娘家”毕节市科学技术局的帮助下,成忠均邀请市里有关专家到村调研,先后10次对龙塘村的耕地、林地、土壤、气候特征等进行考察论证,制定了龙塘村5年产业发展规划,而这份规划,也为龙塘村未来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份规划,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对村子的发展不迷茫了,大家干起事来有目标、有方向、有信心。”龙塘村党支部书记李贤对此很是感慨。
向土掘金 深耕“土文章”
“我们引进冬荪、阳荷等产业,示范效果很好,今天跟大家算算账……”12月3日,在2024年龙塘村驻村工作述职会上,成忠均向60多名参会群众汇报了驻村工作情况,现场掌声雷鸣。
“科技支撑、引进示范、产业带动、促进增收。”这是成忠均在推动龙塘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条工作思路。通过前期调研,成忠均认为,龙塘村产业发展不能像过去只是种几亩地,单有产量、没有链条和品牌难以兴旺,必须秉承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理念,注重产业提质增效。
“步子不能迈得太大,我们首先要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逐步培养成熟,再大力铺开。”结合龙塘村实际,成忠均和村“两委”确定了“小而精”的产业建设原则。
作为毕节市科学技术局毕节市中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成忠均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所长,从中药材和林下种植着手,引进冬荪、天麻、木耳等产业进行试验选品及技术探索,找出一套适合龙塘的种植技术。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引进了14个冬荪品种资源,8个阳荷品种资源,筛选出适合龙塘村发展的冬荪品种1个,阳荷品种1个,并建立冬荪、天麻、木耳、阳荷、毛慈菇等6个示范基地,产值突破60余万元。如今,龙塘村食用菌产业已初见规模。
驻村期间,选派单位毕节市科学技术局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从工作协调到资源对接,从组织活动到技术指导,原单位始终是他坚强的后盾。在单位支持下,成忠均向市科学技术局申报科技支撑项目及科技特派员项目5个,获得51.765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助力龙塘村产业提档升级。
“产得出还要卖得了,不然发展产业就是‘空中楼阁’。”得益于毕节市科学技术局协调、引荐,成忠均积极与贵州川铭阳荷种植有限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进行沟通和磋商,成功达成以食用菌、阳荷、天麻订单保底收购及技术支撑的合作关系,为龙塘村产业发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授之以渔 念好“致富经”
“这个木耳菌棒放置一定要控制好间距和湿度,通过湿度调节菌棒温度,这样通风不易感染杂菌,而且合理密植能够提升产量产值,也方便田间操作。”冬季时节,寒气侵袭,在龙塘村露天木耳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成忠均正在为务工群众讲解木耳种植注意事项。
作为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成忠均还有另一重身份——省级科技特派员。驻村帮扶期间,除了开展产业项目试验、种植技术研究,他还把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新技术推广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
在龙塘村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忠均全程跟踪参与,和务工群众干在一起,就地为群众讲解品种优劣、种植方法及市场前景等知识,提高群众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2024年9月,毕节市科学技术局向龙塘村20户农户捐赠了威宁生态鸡鸡苗1810羽,为保证鸡苗成活率,成忠均每周都至少遍访一次养鸡户,精心指导农户进行饲养,实现鸡苗成活率达95%以上,预计可带动农户增收20万元以上。
“成书记很热心,给我提了很好的建议,规避了很多风险,帮助很大。”在成忠均的指导下,监测户侯先华户在2024年发展了养鸡、木耳种植产业,实现收入9万余元。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忠均把在龙塘探索的技术扩展到实际应用中,以集中培训或田间实操的形式培训农户60余户,培养了一批懂技术、能管理、知经营的农村人才队伍;带动40余户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增加产值30余万元,带动增收10余万元。
龙塘村是远近闻名的产酒村,有600多年的酿酒历史,酿酒形成的酒糟带动龙塘养猪产业,但是龙塘村猪种良莠不齐,缺少市场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成忠均积极向选派单位汇报发展情况,寻求支持和帮助。在毕节市科学技术局的引荐下,多次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到村考察调研和指导培训,并通过引进新的生猪品种,杂交培育了杜*长*大商品猪,建立了杜*长*大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大大提高了黄泥乡商品猪猪肉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在驻村结束之前,能够为龙塘村打下一个好的产业基础、培养一批实用技术人才。”对于龙塘这片土地,成忠均饱含深情;对于龙塘的发展,成忠均满怀期待。(毕节市百里杜鹃组织部)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