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2日讯(记者 雷滢)“Z世代”是伴随互联网崛起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有想法、有追求、有担当,对人工智能技术(AI)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祝毅晨和潘非阳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们一个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无人区”中探索的机器人研发工程师,一个是跟随团队一同实现产品从“0到1”突破的AI训练师,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满怀热情,对行业发展充满憧憬,都期待着能在这个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在他们看来,努力降低人工智能产品使用门槛,让人工智能技术为全民所用就是不断深耕这个领域最大的意义。
机器人技术研发工程师祝毅晨:心怀热爱 在“无人区”中摸着石头过河
美的机器人技术研发工程师祝毅晨
祝毅晨是一名95后,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因为图灵奖得主Geoffrey Hinton在学校的一次演讲而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他在美的AI创新中心从事机器人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已经参与申请了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祝毅晨就读的大学,是一所人工智能氛围极其浓厚的学校,在这里,他受到了多元化和科技创新思想的熏陶。大学毕业后,源于内心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爱,他加入了美的集团。美的集团是国内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而他所在的AI创新中心类似大集团里的创业公司,为年轻人提供充分施展拳脚的空间。“这样的工作环境让我可以从事热爱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又不会有刻板的企业制度束缚手脚,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祝毅晨的日常工作包括团队管理和技术预研,他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家庭服务机器人和扫拖机器人等多个产品研发项目。“不同于很多传统行业,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速度一直在‘狂飙’。”祝毅晨深知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技术,才能够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脚步。“我周围很多年轻的同行,包括我自己,会在深夜或平时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读一些新的论文或者与其他人进行技术交流,以保持自己对这个领域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掌握。”
在研发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瓶颈时,祝毅晨会主动出击、迎接挑战。他坦言,在人工智能领域,很多技术背后的原理是无法被解释的,而解决方案通常来源于不断试错而积累的经验。“我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能够在这些尚无前人抵达的‘无人区’中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人走过的地方蹚出一条路出来。”
祝毅晨所在的研发团队目前正在研究机械臂相关的技术,如何才能让机械臂像人类上肢一样灵活自如呢?他们联想到人类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举止,逐渐发展出一套自己的行为习惯。“我们借鉴了这种人类的学习思路,让机器人通过大量观看和学习模仿人类日常生活视频,来改进自己的行为策略。”祝毅晨说。
这种让人工智能仿照人类的学习策略,不仅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和进步,也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祝毅晨回忆道:“我小时候看过一部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科幻电影,电影里的机器人不仅能从事各类工作,甚至还获得了人类的情感。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像ChatGPT这样通用人工智能雏形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科幻片里的场景将会在现实中一一实现。”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演讲,其中一句“connecting the dots(连接生命中的点)”让祝毅晨印象深刻。他希望广大青年都能够像乔布斯年轻时一样,跟随自己的兴趣,在不同领域里探索和学习。“相信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里,所有一切过往经历都会联结在一起,赋予自己力量。”
AI训练师潘非阳:保持好奇心让人工智能技术为全民所用
京东云AI训练师潘非阳
“将一个AI机器人从白纸阶段训练到能够与人类正常对话交流的水平,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过程。”来自安徽的26岁青年潘非阳,对人工智能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现在,他在京东云从事AI训练师的工作,经手的项目已超过百个。
谈及加入京东的原因,他坦言在之前的工作中,积淀出了许多产品迭代思路,但因无法接触到技术和算法方面的内容,面临无法实现的困扰。技术与落地也“相隔甚远”,这使他在实现一些产品创新功能上遇到了困难。但是在京东,他可以随时与算法工程师打交道,与他们一起尝试如何能让想法直接变成现实,打造更智能和便捷的产品。
潘非阳目前在京东云言犀团队负责AI外呼产品,这是一种类似于电话机器人的产品,能够通过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与潜在客户进行自然对话。产品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覆盖零售、金融、政务、交通等各个行业,包括品牌活动推广和许多政企服务场景。
在人工智能团队中,AI训练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要负责产品的设计、实现和性能优化。“人工智能产品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大量数据支持,但现在数据来源庞杂,作为AI训练师,需要有敏锐的数据甄别和筛选能力。此外,客户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多种多样的,AI训练师还需要预测客户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
“Z世代”的年轻人普遍具有开放性思维,潘非阳也是如此,他不希望自己研发的产品被技术和标准所限,因此,他不断尝试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产品研发人员需要站到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拘泥于固有思维。”潘非阳每次参与产品研发,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和产品算法团队成员沟通,以帮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使用者意图并提供准确的服务。
这份工作带给潘非阳最大的成就感源于客户对他参与研发的产品的满意和认可,“有些客户与我们的机器人聊了半天,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和机器对话,这让我感到十分开心。”他把产品成功的原因归结于日复一日的技术积累以及在真实场景中扎扎实实的历练,“这才是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潘非阳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充满期待,他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作为年轻一代从业者,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好奇心和严谨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降低人工智能产品使用门槛,让人工智能技术为全民所用。而这种全民化的使用将会积累更多数据,让产品变得更加灵活和智能,从而更好地推动行业进步。”(责编 张燕)
【责任编辑:孙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