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说实话,对人参果‘不感冒’,咬下去都是水,没啥味道!”
“我的感觉差不多。”
在前去“中国人参果之乡”——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采访人参果产业的高铁上,记者和同事聊起来。
直到吃上当地的人参果,才改变了记者对人参果以往的认知——入口清甜,甜而不腻。
这里的人参果为何口感更胜一筹?当地如何将口味良好的人参果发展成“一县一业”的产业?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当地如何破局?带着一串疑问,记者造访石林。
地里生长的人参果。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本来“病急乱投医” 没想到“查”出“三高两低”
要揭开石林人参果的口味清甜之谜,得到当地人参果的核心种植区西街口镇看看。
“我们这儿石漠化严重,海拔偏高,早前种玉米、种洋芋,老百姓整日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可种出来的东西产量低、效益低。也试着种过烤烟,压根没办法成活。”1996年参加工作的西街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新党见证了当地人参果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过程。
石林县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45万亩,其中西街口镇的石漠化面积就有约18万亩。这些石漠化区域因土壤壤质差,土地贫瘠。
一手烂牌咋打成“王炸”?“1996年,老百姓‘病急乱投医’,引进人参果种植,没想到这里产的人参果味道清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种人参果的农户慢慢多起来。”陈新党接着说。
石漠化地里长出的人参果为何味道清甜呢?原来,高海拔冷凉石漠化山坡虽然种其他庄稼费劲,但这里的土壤钙、磷、钾等矿物含量高,土层薄、通透性好,是人参果生长的“天堂”,种出的人参果香甜爽口多汁。
石漠化地里种出的人参果。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经农业农村部蔬菜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在西街口种植的人参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三高两低”的特点,即高维生素、高钙、高锌,低糖、低脂肪,并富含硒、镁、铁等。
既然适合种植,当地政府便引导老百姓发展人参果产业。27年来,西街口镇逐渐发展为石林县人参果的核心种植区。2022年,全镇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0.19万亩,产量达18.6万吨,总产值达11.53亿元,平均亩产1.8吨,带动3864户农户稳定增收。
仲秋时节,驱车行驶在西街口镇,远远望去,山卯上到处是人参果,与天空中白得晃眼的云朵融为一体。正值人参果采摘季,天虽不热,可地里干活的人们穿不住外套,一进地便把外套脱下撂在一边。
看西街口镇的人参果产业发展不错,石林县其他适合发展人参果产业的乡镇亦大力发展该产业。目前全县人参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30万吨以上。2022年,石林县(人参果)更是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
在石林县示范带动下,周边的泸西、师宗、弥勒、陆良、宜良等县市也在适宜种植区域发展人参果种植。除此之外,石林县还带动楚雄、西双版纳、文山、红河、保山等地的部分干热河谷地区种植反季节人参果,让云南省内一年四季都有人参果。
包装好的人参果。人民网记者 程浩
听过“人参果房”“人参果车”吗?
石林人参果产业给当地村民带来的增收效果反映在每个人身上,是具体而又鲜活的。
西街口镇芭茅村村民黄玉芳家种人参果已有七八年时间。“以前种过玉米、烤烟,可拼了命干,也没啥收成,到头来日子还是像筛子一样,到处是‘窟窿’。”她略显难过地说。
“好几年前,村里有人靠种人参果赚了钱,农民嘛,种什么能养家种什么,我家就跟着种。”她接着说:“起初只种了几亩,效益还行,后来扩大面积,每年种二十多亩,纯收入能有十多万元。”
靠着人参果带来的收入,黄玉芳家盖了房、买了车,许多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儿,现在成了生活中最一般的景象。
种植人参果过上好日子的远不止黄玉芬家。“我们这老百姓常说,家里盖的房子叫人‘参果房’,开的车叫‘人参果车’,娶的媳妇叫‘人参果媳妇’。”陈新党笑着说。
同时,因为产业发展得好,西街口镇集镇上物流公司、纸箱生产厂比比皆是;村村都有快餐店,“村民没时间做饭,就把饭菜让快餐店送到地里吃。”陈新党解释。
家里没那么忙时,黄玉芳会到村里的人参果分拣中心务工,每天工资一百三十块,加班的话有一百六七。9月13日记者见到黄玉芬时,她正在分选中心忙活。在这里,村民们用三轮车把一筐筐新鲜采摘的人参果运来,经过人工和机器分选后,这些人参果便快速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务工人员将人参果放上托盘进行机器分拣。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这家分拣中心是由43岁的芭茅村村民张贵华和一名福建人合伙开的,已开了6年时间。“今年因为干旱,果子品相没去年好,价格没去年高,但口感和去年差不多。”张贵华说。
这家分拣中心每年收购人参果2000吨左右,除收购附近村里的人参果外,省内其他地方的反季节人参果也收购,因此一年到头只敢停个把月,其他时间都在开工。
分拣是保证人参果品质的重要环节。只见在张贵华的人参果分选中心里,一排大小、重量不一的人参果被放进一台机器后,经过数秒钟的分选,便按大小、重量重新组合。
数公里外、位于西街口镇集镇上的“石林人参果”公共区域品牌标准分拣中心里,这里的分拣生产线更为先进。负责人毕睿谦介绍,分拣中心今年7月运行,可通过光学仪器,对人参果的重量、形状、直径、颜色、表皮缺陷、糖度、霉度、腐烂、果实密度等进行分级,进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带来人参果的价值提升。
去年10月,为加强对“石林人参果”区域品牌保护,提高“石林人参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石林人参果”区域公共品牌在上海发布。上述分拣中心的运行便是当地加强对“石林人参果”区域品牌保护的举措之一。“我们这主要对核心种植区的人参果进行分选,每天可分选40吨左右。”毕睿谦说。
务工人员正对人参果进行手工分拣。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让石林人参果走出云南、叫响全国
虽说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势头不错,但当地党委政府没有放慢脚步,而是持续用力,旨在让石林人参果走出云南、叫响全国。
今年,《石林彝族自治县人参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其中提到一项项具体发展目标,比如提出将石林人参果产业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人参果产业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人参果综合产值达40亿元以上,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60家以上……
怎么实现这些目标,当地纲举目张,这里结合案例列举一二:
——在石林颇有影响力的石林西游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负责鲜果收购,还负责脱毒苗的销售。种苗销往全省及甘肃、福建、海南等地,这让石林县成为全国的人参果种苗繁育中心。除此之外,合作社试种人参果搭架引蔓栽培,果品品质优且实现了亩产翻番。
——去年9月,石林人参果科技小院成立。自那天起,石林人参果产业有了专家团,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的同时,助力人参果在朝着品质更优、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前进。
人参果醋和人参果饮料。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麻绳专挑细处断,精深加工是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的短板。为补齐链条,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发力,联合科研机构研发出酒类、饮料、果脯、凉茶、盆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十多个人参果产品门类,当地已有企业实现了人参果饮料、人参果醋的量产。
——西街口镇连续多年举办中国石林人参果旅游文化节;县城多家餐厅、农家乐研发可口人参果宴;引蔓栽培技术成熟后,人参果采摘体验成为乡村旅游的新选择……石林县持续用力,将人参果同乡村旅游结合,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目标得一点点实现。“我们将发挥石林人参果产业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优势,让石林人参果产业逐步成为行业标杆,进而实现‘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生态优’的总体目标。”石林县政府相关领导说。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