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志愿者伙伴聊天时,我爱问他们:“你怎么会想着来参加大运会志愿服务的啊?”我得到的答案常常会有:“大运会都开到家门口了,主人翁都不做点啥子合适嘛?”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王茜仪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大运会志愿者
我们能为社会、为城市做点什么?这是快递小哥群体在参加大运会志愿服务后所留下来的思考。现在,成都很多快递小哥积极投身“微公益”,以主人翁的身份为城市代言。
——王柯皓 重庆重报美团配送成都运营中心区域经理、大运会城市志愿者
我问过领导,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大运会场馆项目建设,安排这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领导的回复是:任务越重成长越快,在重担之下更能培育勇士;年轻人有理想、有热血,对城市的热爱和使命感转化出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张轩毓 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建筑工程师、大运会场馆建设者
我们为大运会提供科技服务保障,我愿称保障团队的年轻人为“靠谱的多边形战士”。靠谱自不必说,大家非常有责任感。“多边形”就是,以90后、00后为主的这批年轻人常常身兼多个角色,都能多向发展。
——田敏 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是成都大运会把各行各业的青年凝聚到了一起,也是广大青年付出的努力让成都大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举办大运会,成都实现了“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周智俐 大运会体操场馆中心人力资源及志愿者管理组经理、成都市龙泉驿区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希望成都用好大运会这张名片,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留住青年,丰富文化活动吸引青年,结合地域特点打造品牌项目,让更多青年在成都拥有施展才干的舞台、实现梦想的机会。
——王园 成都理工大学团委工作人员、成都市成华区城市志愿者
作为大运会场馆的运营者,我们秉承“大运惠民”理念,设置了很多免费或低收费环节。要让各个年龄段的市民在这里体验到大运精神,感知运动带给人的青春活力。
——陆立卓 成都城投万馆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品宣主管、大运会凤凰山体育公园篮球场馆中心宣传及转播组主管
有时候我们会想,00后是不是在花园里、温室里长大的一代?但通过成都大运会,我感觉到这是新一代青年,他们非常踏实,在成都大运会上展现了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一面。
——罗开庆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志愿者调度处处长
不管是在聚光灯前,还是默默无闻坚守岗位,都是青年志愿者与世界加深联系的一种特殊方式,这是中国青年的缩影,一种时代特征,也正是他们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伍众益 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湖社区筹委会党支部书记、筹委会主任
8月7日,四川成都,大运会期间,市民们踊跃参观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世界大运会火炬和吉祥物展位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本组图片均由汪龙华/摄
6月26日,四川成都,在凤凰山体育公园外,市民们驻足观看篮球运动员的扣篮表演。成都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打造了多样化的惠民体育消费场景。
6月26日,四川成都,在大运会举办前夕,“活力成都 大运有你”体育大篷车活动在凤凰山体育公园拉开帷幕。来自成都的少年球员在市民的助威声中奋勇拼搏。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11/13/0930ac35-15a9-47e1-a3c6-d72de0b3c0f4/transcode_ac9ab195-c357-de20-c524-2d8e237c.mp4/av-g.m3u8 在成都,超过2100万人正在分享同一份“遗产”。
它是晨练者脚下延伸的绿道,是足球迷欢呼的主场;它在年轻人不计报酬的公共服务里,在外卖员流畅的外语里;它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来,又让人们舍不得离开;它创造新的事业和财富,也塑造新的观念与文化;它使原本就拥有开放包容气质的城市更加自信、迷人。
很难用单一的度量衡为成都大运会遗产估值,它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能被看见的体育场馆、运动员宿舍、城市设施……作为物质依托,是这份“遗产”的重要部分。
无形的部分则更广阔和活跃——当一名上班族周末冲进羽毛球馆,打出一记扣杀,释放上班的压力;当一支本土团队脱颖而出,竞得一场国际赛事承办权,并办得漂亮;当一个曾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郑重选择去基层工作,将百姓的小事放在心上;当一群创业者跨入新的蓝海,乘风破浪,并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前来启航;当有人想念成都的烟火与时尚,有人诉说中国的文明与开放……都可能是这份“遗产”正在持续释放能量。
在大运会的舞台,一大批年轻人登场,他们被看见、被理解,也因行动收获成长。
年轻人的生命体验将带着大运会价值和经验,大运“遗产”也注定不会止步“继承”,而会得到鲜活的“发扬”。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一群游客排队进场参观。有人忽然指着不远处喊:“火炬!火炬!”循声望去,只见成都大运会火炬塔矗立在烟雨朦胧之中。
此时,成都大运会已经闭幕79天,在人们的记忆和注视中,它余温尚存。显然它并不想只有余温,它要创造新的能量。
年轻人在全世界的凝视下登场
“这是一座值得被年轻人期待的城市。”共青团成都市委副书记王超说。10月26日,在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一间会客厅里,他邀请一群年轻人喝茶,也请他们谈谈如何用好大运“遗产”,为青年发展建言。
就在这场活动开启前的10月10日,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成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中秋国庆黄金周,成都全市共接待游客2586.8万人次,居全国之首。互联网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词条更火了。
受邀的10名与会者,都深度参与了成都大运会的相关工作。有人用专业技术“点亮”了体育场,有人负责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大体联”)高级官员的接待,有人盯守最繁忙的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外卖小哥则把自己看到的城市设施安全隐患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
他们是大运会血管里的红细胞,用这场交流活动主办方的话说,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他们最清楚年轻人的付出、收获与期待。
罗开庆心里装着一个6位数——20万。这是成都大运会开始招募志愿者后,累计报名的人数。作为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志愿者调度处处长,罗开庆清楚,构成20万的每个1,都是一个具体的青春。
他回忆,有个叫陈丹妮的姑娘,2019年在成都读大学,申请成为志愿者。2022年她毕业去上海读研,今年专门请假回到成都,参加成都大运会的志愿工作。还有人已经出国留学,也专门回国服务。
最终,两万名赛会志愿者为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还有各类观众提供了长达483万小时的服务。1.1万名城市志愿者活跃在1000座小站里。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把这群志愿者称为大运会的核心,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
中国00后在全世界的凝视下登场,罗开庆愿意第一个撕掉他们身上的“成见标签”。在他看来,他们不是花园里、温室里长大的一代,他们吃得了苦,做事扎实,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强。有人主动学代表团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交流,介绍中国文化。罗开庆还看过一篇报道,一名挪威运动员对中餐念念不忘,对接他的志愿者就通过社交媒体教他做菜。
如果说大运会留下的一份遗产是让世界了解成都、爱上成都、想来成都,那这份“遗产”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年轻人付出的回馈。
罗开庆想到了巴塞罗那,举办奥运会之后,那里的游客激增,成为欧洲的三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他期待,成都能保留好、运用好举办大运会的经验,也成为全世界青年的向往之地。
成都市龙泉驿区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周智俐曾担任东安湖体育公园体操场馆中心人力资源及志愿者管理组经理,她接到任务时,场馆刚刚开始建设。她和20多个同事在“一片泥泞”里启动工作,“场馆门口放一张条桌、摆一把椅子,手机热点一开就是我的办公室”。
在回忆这段听上去有些艰苦的经历时,周智俐看上去神采飞扬,她记得,年轻的同事当时用“瘦了多少斤”比拼KPI,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不可能的任务”,这正是“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以年轻人的方式回馈社会,建设城市
国际大体联一名工作人员曾对媒体坦言,大运会的遗产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其实,大运会还没开,成都就想好了大运遗产怎么办,要一边创造,一边利用。
2019年10月,《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编制完成,目标是通过举办大运会,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7个方面29个领域的遗产。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
中国大陆城市举办的三届大运会,北京大运会为奥运会成功“预演”,深圳通过办大运会完成新的区域布局,成都更是借助大运会全面迈向“三城三都”的建设之路。
经济的收益是醒目的,精神的受益则影响深远,在10月26日的那场活动中,受邀发言的年轻人大多都谈到了自己的“成长”。
王茜仪是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学生,大运会期间,她作为志愿者,负责国际大体联接待工作,陪同工作人员前往场馆、活动,协助他们订餐、约车,帮助他们翻译、处理信息。
“我清楚地知道,青年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建设城市。”王茜仪说,她的一名同学,1人对接8名外宾,“总能把事情安排好”。很多同学回到学校时都明显“成长”了,她回忆,有个学弟在大运会负责信息系统终端,返校后在信息的采集、读取方面展现出非常大的进步。
在王茜仪看来,青年提高个人能力,就是为城市发展助力。对于这一点,成都理工大学团委工作人员王园非常认同,她补充说,城市的发展也势必带动青年的发展。
成都大运会期间,她是位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南门的城市志愿服务小站站长。这个服务站因地理位置而格外“火爆”,她和志愿者伙伴平均每天要服务100多人,处理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王园说,应该让更多青年拥有施展才干的舞台。
与会者田敏表示,“场馆服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舞台”。她所在的企业为大运会提供了颁奖机器人“蓉宝”和一系列数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技术改进升级的目标,也探索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田敏是90后,经历丰富,她学了文科,在“体制内”待过,去过互联网公司,如今在一家科技企业做副总经理。她把当代青年称为“靠谱的多边形战士”,认为他们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兴趣广泛,愿意多方面延伸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多向发展——“成都能给青年这样的机会”。
不光是上述这些年轻人,一群成都的外卖小哥也在大运会期间展现了特殊的本领。重庆重报美团配送成都运营中心区域经理王柯皓介绍,由骑手组成的锦江区“小牛哥先锋车手志愿服务队”参与公益活动200余场次,认领环境保护、公益宣传、文明劝导、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300余项,先后向街道、社区直报安全和民意线索1000余条,成为街头流动的微公益服务队。
这群小哥来自全国各地,但成都办大运会,他们“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
王超觉得这个故事很有价值,他解释,以外卖员、快递员为代表的大体量新群体,团组织不一定能全部覆盖到,公益行动作为社会化动员方式,更能推动他们和社会的互动。
“成都在践行青年和城市共同成长。”王超说。
他们选择留在成都
10月底,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举行正式的开业仪式。
其实,截至目前,除了作为成都大运会核心赛事场馆,它还与近40家企业达成合作,举办近400场赛演活动,累计人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中超球赛场场爆满。
凤凰山体育公园是成都充分开发大运遗产的一个“样本”。
据介绍,借势成功举办大运会和全力筹办世运会,成都每年举办国际及全国性高水平赛事超过50余项,开展品牌化全民健身活动5000余场次,全市体育人口超970万,体育产业总规模迈上千亿级台阶,在最新发布的“全球体育之都”评选中,成都名列全球第八位、中国第二位。
“遗产”用好了,升值空间可以这么大。
这不是开盲盒的结果,而是“早有规划”的必然。未来,成都大运遗产能否持续创造价值,答案藏在人身上。
张轩毓参与了凤凰山体育公园的建设,这位青年建筑工程师来自中建八局西南公司。他在青海出生、山东求学、四川宜宾工作,“与成都结缘就是因为大运会”。
来凤凰山工作时,张轩毓刚毕业两年,机电安装团队的47人里,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41人,一半人毕业不到两年。人刚到,就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十多个小伙子4天4夜两班倒,24小时有人在岗。他记得领导当时说,重担之下更能培育勇士,年轻人有理想有热血,对城市的热爱和使命感转化出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最终,这群年轻人的努力刷新了很多项行业纪录。
张轩毓注意到,大运会结束之后,东安湖、凤凰山,依然活跃在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赛事和文化活动众多,市民走进场馆挥洒汗水,共享大运遗产,“能量余热不绝”,他自己则选择留在成都。
伍众益是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湖社区筹委会党支部书记、筹委会主任,他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留住年轻人”。
东安湖社区应大运会而生,有国际化社区的定位。除了做好青年的生活服务、职业服务、家庭服务,伍众益还琢磨,让大家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从居民变成“合伙人”。社区甚至建有人才库,分为博士工作站、艺术家工作室、社区达人三类。
这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是重庆人,原本也是“蓉漂”。在发言的结尾,他盛情地向与会者“带货”,推荐东安湖社区的住宅,俨然一副“我们这里相当好”的姿态。
关于今夏的那场盛会,很多细节如今珍藏在成都大运会博物馆里。它拥有上千件实物展品和与之相关的故事,“大运历史凝结于此,大运文化体现于此,大运体育精神也闪耀于此,是杰出的大运遗产”。其中有一枚“琼·波迪琼”奖章,由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捐赠。这是国际大体联的最高荣誉奖,表彰森超对大运会的杰出贡献。
事实上,他捐出了28件藏品,让它们连同大运会与这座城市共同创造的一切,留在成都,激发新的能量。
(成都理工大学学生何靖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