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搞过窗帘批发、企业里上过班,可收入不稳定,家庭也顾不上。去年镇上建起了景明共富园区,我就回村承包了1个220米长的大棚,主要种植黄瓜、丝瓜。今年蔬菜行情不错,年净利润近20万元。”说起回村创业后的变化,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上口镇口子村村民刘泮章脸上挂满了喜悦。
作为享誉全国的设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产业起步早,村庄里老棚、旧棚可不少,土地利用率并不高。大棚升级换代需要土地资源,但一村一庄受制于地域限制,难以规模经营。近年来,寿光市以“跨村联建”为契机,以蔬菜产业为纽带,推动联建村庄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景明共富园区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千亩产业园——
土坷垃里开出共富花
上口镇过去以粮食种植为主,大棚种植相对分散。去年以来,上口镇景明新村党委统筹整合西景明一村、二村、三村等5个村土地,引入寿光发展投资集团,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景明共富园区,新建蔬菜大棚98个。新村党委注册“景明甄选”品牌,村民只管种植管理,园区负责联系销售,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作的路子。
“通过跨村联建,集中流转土地,想种棚的可以‘拎包’租种,不想种棚的可以外出务工。地还是那块地,到现在种蔬菜亩产值一两万元。”上口镇党委书记吕凡政介绍。
以“跨村联建”推动产业联合,让集体和村民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这样的共富场景在菜乡大地不断上演。在洛城街道尧水新村,占地3500亩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46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陆续建成。这个园区覆盖周边10个村庄,可带动1500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投用后实现年产蔬菜3万吨。
“新村党委盘活闲置地块,建设了农品流通产业园,引进6家蔬菜合作社,建设8个分拣包装车间,配套1500平方米的恒温库,打通了蔬菜种植、销售、加工上下游链条,释放了蔬菜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洛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成杰介绍。
导师工作室——
以强带弱共奔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