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翠林云庄露营。崔林 摄
步行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前旺疃社区,满目青翠,步步是景。十年前,前旺疃村完成村改居,成立前旺疃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年过去,前旺疃社区踩着改革步伐稳扎稳打,一步一步让村美民富的愿景变成现实。“去年,我们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约为2290万元,社区统筹规划,在加强便民设施、绿化美化等投入之后,又加大了对村民福利发放的投入,让大家切实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前旺疃和美社区党委书记李春红表示。
近年来,城阳区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辖区内农村社区、村改居社区和城市社区同时存在。村改社区后,怎样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让群众切实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成为城阳区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
引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城阳区吕家庄社区前的“夜市一条街”就开始陆陆续续汇集起人流。“每天晚上都像过节一样热闹。”当地居民以一句话道出吕家庄夜市的火爆。不可思议的是,一手打造起这座当地地标经济场景的吕家庄社区,是一个仅有着298户居民的农村社区,2023年该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600万元。
从一穷二白到集体经济年收入过千万元,吕家庄社区的发展历程,用华丽蝶变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我们村地少人也少,没什么资源能用来发展经济,以前村里不光没收入,还欠着10多万元的外债。”吕家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吕良简介绍,为了拔掉“穷根子”,党支部带领大家探索新出路。“2004年社区启动旧村改造,周边小商小贩增多,管理难度日益增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支部不断开会研究,最终转换思路,决定通过合理利用引导,把摊贩整合起来发展夜市。”
2008年,吕家庄夜市正式由区政府批准建立。2019年6月,成立了吕家庄夜市党支部,这也是青岛市首个夜市党支部。同年6月,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吕家庄社区党总支联合周边6个党支部,成立了青岛城阳北曲商圈综合党委,成为城阳区首个商圈党建阵地。多年来,北曲商圈综合党委不仅为商家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政策咨询、纠纷调处等服务,还定期组织商圈成员单位,磋商年度促销计划,联合举办展销活动,拉动商圈人气指数。
近年来,吕家庄社区更是牢牢把握住地域文化创新转化这一文旅IP的核心,在夜市专属小型博物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发掘一批富含吕家庄渊源的文创衍生品、小食店等,拓展消费新场景。街道夜间经济文化品牌不仅成为了社区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成为城阳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在青岛市城阳区,像吕家庄这样资源有限,但是在党支部强有力的引领带动下,走出振兴路子的村庄不在少数。位于棘洪滩街道的东毛家庄社区,由于临近水源保护地,发展路子比较受限。村民在村委班子领导下,围绕村里的林地做文章,齐心合力发展高效农业与乡村文旅。
“我们紧跟政府改革政策步伐,盘活村庄闲置资源,通过资源入股、租赁等形式引进绿沃川农业科技项目、创邦农业园项目和翠林云庄乡村乐园项目,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东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维佳向记者介绍。去年,东毛家庄在青岛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资产权属归位和账务分设,进一步赋能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以市场主体身份,更加专注集体经济发展。“政经分离后,我们的集体经济组织第一次实现了自主融资,建设蟠桃园文旅项目,带动村庄经济再上新台阶。”李维佳介绍。
城阳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李忠杰表示,为盘活资产资源,城阳区围绕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重点任务,指导社区(村)制定“沉睡”资源资产盘活方案,清收闲置土地,盘活闲置资源,不断破解公共资源“闲置”“碎片化”等问题。针对土地资源不足制约经济发展问题,积极引导社区配合区域统筹规划,推进社区老旧园区转型,试点工业楼宇建设,为提升土地效能、促进村集体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相对充裕的社区,引导发展“飞地经济”,走出社区“一亩三分地”,向外扩源增收。
共享发展红利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小河蜿蜒流淌,山石黑松掩映,去往书院村的路上,风景美如画。老乡指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树向记者介绍:“这是杏树,春天开花可漂亮哩。”流水绕村、青山做伴,春日有花赏、夏秋有果收,这是独属于书院村的浪漫。
书院村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东汉末年经学大家郑玄讲学遗址康成书院坐落于此,村庄因此得名。虽然书院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却因为地处石门山西麓的山谷中,交通不便,村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我小时候,村里没有一条好路,一到雨天雪天根本出不了门,小孩去上学很不方便。”回首过往,社区居民邵延英忍不住感慨。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村集体收入也慢慢提高,首要任务就是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让村民们生活更便利。”书院村党支部书记贾俊先介绍。2018年以来,书院村在城阳区政府的支持下,投资50万元维修硬化进村道路9000平方米,同时完成了厕改、生活污水处理、弱电线路整治;投资30万元新建群众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新增健身器材12件套,投资25万元维修社区自来水管道3500米……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这是书院村利用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该村以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赋能乡村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推动村民共富,提升幸福感。
在环境卫生方面,书院村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组、组长包户指导机制,带动群众共同提升环境卫生。“俺们村的督查小组天天在巡逻,在他们的带头下大家都不好意思乱堆乱放了,现在村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心里也敞亮!”邵延英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大家比好争优,村里对每个家庭户的乡风文明开展绩效考核,年终根据全年评比情况给予小毛巾、餐巾纸等奖品鼓励。村子美了,加上自然环境的优势,书院村也慢慢探索起文旅产业,农业采摘、蜜蜂养殖等业态渐渐出现,不仅可以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良性循环,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人居环境质量与群众的幸福感切实相关。李忠杰介绍,2024年,城阳区创建惜福镇街道棉花村等3个省级、夏庄街道新民村等2个市级和美乡村,和美乡村整县制创建率达78.4%,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画卷正铺展开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