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光影交织的艺术,蕴含丰富的审美内涵与思想价值,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而青少年是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观影群体。根据有关调查,24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约占中国观影群体的三分之一,他们成长速度快,观影需求旺盛。看电影能对青少年的心智成长、审美提升提供助力,将青少年培养成具有良好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观众,又能使未来电影市场更加理性健康,对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所以,不仅要让青少年爱看电影,更要让他们会看电影。
青少年为何要多看电影
有人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青少年正是爱做梦、更爱追梦的年纪,电影与青少年天然是精神“好伙伴”。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多看电影能为青少年打开一扇窗,让他们以审美的方式认知历史、社会和人生,从而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上。
从客观效果上看,电影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青少年能通过看电影增强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感。电影里也蕴藏着人类历史文化的大量信息。青少年通过看电影,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电影更以精彩的故事带青少年在情感的海洋中航行,体验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培养更细腻的同理心和敏感的共情力。不仅如此,电影也能提高青少年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紧张的情节和连贯的故事中,学会集中精力,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所助益。
可见,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电影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启发青少年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又能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让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学会创造美。因此,多看好电影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还能够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铺设坚实的基础,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对青少年而言什么是好电影
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电影创作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世界上有上百万部电影,每年全球电影产量接近9000部,2023年仅我国生产的故事片就有792部。可供选择的影片浩如烟海,但部分青少年在选择观影时却难以分辨何为好电影,以丑为美,被劣质电影中一些价值取向存在问题的情节或角色误导,或只满足于电影表面的热闹,简单欣赏故事的强情节、演员的高颜值,无法深入理解电影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那么,对于青少年来说,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首先是要有好故事,电影是靠讲故事取胜的。好故事要遵循基本的戏剧逻辑。西方电影讲究三段式叙事结构,即“开端—发展—高潮”,而中国电影强调“起承转合”。夏衍先生在《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中对“起承转合”进行过详细明确的分析,指出起是故事的起点、开始,承是承接上面的开端而予以发展,转是峰回路转的转,转折、转化,也就是矛盾、冲突、斗争等,合是结尾,即中国戏里的所谓团圆。拿起承转合式结构的典型之作《五朵金花》为例,作品开篇交代男女主角阿鹏和金花在传统节日“三月三”相遇相识,接下来阿鹏与两位到云南大理采风的艺术家一起开始寻找金花之旅,先后遇到积肥模范、畜牧能手、拖拉机手等,这些人物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活力。在寻找金花的过程中,阿鹏和艺术家们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和困难,不仅增添了他们的智慧勇气,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理解。最终,在优美的风光中,阿鹏和金花终于团聚,整个故事以温馨感人的结局收尾,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坚韧。
其次,要有丰满立体的人物塑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行动力。比如《小兵张嘎》中的张嘎,他爱上房、喜欢恶作剧,但勇敢坚强,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昂然不屈,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经典的小英雄形象。《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既有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也有质朴甚至莽撞的一面。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顽皮不羁,但又爱憎分明……丰满立体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提炼的,而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
再次,要蕴含隽永深刻的精神力量。好电影能为人生道路点亮一盏明灯,指引青少年形成更加健康正向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我们汲取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例如,《摔跤吧!爸爸》讲述了一个印度摔跤手父亲培养两个女儿成为世界级摔跤冠军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传递了坚持梦想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还展现出父爱的深沉和隽永,为观众提供了深刻启示。《我不是药神》则讲述一个普通人帮助无数患者获得低价救命药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他身上的人性光辉和社会责任感,传递了爱心和正义感,激励观众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以更好地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广大电影创作者应遵循这些好电影的标准,深入了解青少年的接受习惯和审美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创作更多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具有艺术魅力的电影作品。
让青少年用审美的眼光看好电影
为什么我们有时看完一部电影会觉得身心愉悦,精神升华?是因为好的电影具有审美功能。审美是一种体验,即主动、自觉地让主客体融为一体,使人的外在现实主体化,人的内在精神客体化,充分展示自身自由、自觉的意识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人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的不仅是生命的高扬、生活的充实,还有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对客体世界的认知与把握。所以,要想让青少年从“看电影”到“会看电影”,就必须培养青少年的鉴赏力,让他们学会判断电影的品质,追求崇高的精神享受。比如,要让青少年会分辨电影的画面构图是否优美,光线是否漂亮,音乐是否动人,剪辑是否连贯,还有人物的服饰、妆容,建筑的造型等是否符合故事情境和叙事逻辑。再往更深层次挖,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分辨哪些内容是积极的、健康的,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等。
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以艺术普及教育为依托。首先,让青少年接触大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好电影。近年来,各大院线、电影片方以及艺术机构通过组织电影导览、电影展映、大师课等活动,把好电影送到青少年群体中,让他们了解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校园乃至社会上形成了浓郁的电影文化氛围。不仅如此,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美育工作,组织出版大量电影类普及图书,开展丰富的艺术普及课程,由浅入深地介绍电影知识,分析电影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探究电影的主题思想、叙事结构、艺术风格等。
一项针对00后观影群体的调查显示,通过视频网站看电影的观众超过74%。所以,针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普及应向互联网拓展,与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直播平台等新兴的传播媒介结合。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针对青少年的接受喜好,推出二次创作、剧情解说、电影评论等形式新颖多样的活动。
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让我们携手合作,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充满艺术魅力和精神滋养的电影世界,营造一个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爱看电影、会看电影的良好艺术氛围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在光影的海洋中自由航行,汲取成长的力量,为成为国家的栋梁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会林,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