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孙仲兴
在2024年这一重要的教育年份里,国家教材委员会经过严格审核与精心编纂,正式将璀璨夺目的红山文化纳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这一重大变革体现在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章节中,牛河梁红山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历史价值,成功跻身中学历史教育的殿堂,成为广大学子探索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要篇章。
此次修订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红山文化的高度重视与认可,也彰显了教育工作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决心和文化自信。通过将红山文化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学生们将能够更加直观、系统地了解这一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这一举措也为中学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拓展。教师们将能够借助红山文化的丰富资源,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牛河梁遗址为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800-5000年,位于辽宁朝阳凌源与建平交界处。1981年发现,1983年发掘,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3年牛河梁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4年起多次被列入大遗址、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及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社科院考古所与辽宁考古院联合,基于“十四五”和“考古中国”项目,提出以牛河梁为核心的红山文化发掘与研究规划。
辽宁省红山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朝阳师范学院享有盛誉的二级教授雷广臻先生指出:朝阳市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学术殿堂朝阳师范学院同处一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红山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日,牛河梁红山文化首次被正式纳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篇章,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红山文化在学术界地位的显著提升,更实现了该地区人民长久以来对红山文化广泛传播与传承的深切期盼,为年轻一代搭建了了解与探索本土文化瑰宝的重要桥梁。
据历史学界的权威专家雷广臻教授透露,早在2007年,朝阳市便已经踏上了“将牛河梁红山文化融入历史教科书”的倡议征途。这一举措旨在让中学乃至大学的中国历史教材中,都能不同程度地展现出红山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尤为关键的是,其核心目标是将牛河梁红山文化的辉煌篇章正式纳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之中,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首个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倡议来自于时任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朝阳市原副市长高炜先生。他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全国政协郑重提交了“关于将牛河梁红山文化纳入历史教科书”的提案。此举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文化倡议的社会影响力。
从全国政协委员高炜的提案提交,到牛河梁红山文化最终成功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这一历程跨越了整整17年的光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重要时刻恰与国家文物局对牛河梁遗址作出的重大判断不谋而合——即将牛河梁遗址认定为中华古国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这一判断不仅为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也为其能够顺利进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雷广臻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关于红山文化的篇章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教材通过三段精心撰写的文字与三幅生动形象的图片,不仅精准勾勒出红山文化的辉煌成就,还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开篇的第一幅图片,以炎帝与黄帝的巍峨雕像为引,瞬间将读者带入那遥远的古代传说之中。第一段文字深情地介绍了这两位巨人,他们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形象在巨型雕像的刻画下更显庄严。紧接着,教材通过考古发现的铁证,坚定地宣告中华文明拥有超过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一结论与图中的人物故事交相辉映,巧妙地将中华文明的起源、牛河梁红山文化以及古老的传说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第二段文字则深入探讨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这一重大课题,依据当前关于牛河梁红山文化等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早期文明发展的生动图景。文中配以“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以及“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等珍贵图片,不仅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更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神秘。
第三段文字以“相关史事”为题,直接而详尽地介绍了牛河梁遗址的具体情况。该遗址坐落于辽宁朝阳的西辽河流域,是红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距今已有约5800至5000年的历史。遗址内发现的祭坛、女神庙以及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等遗迹,无不反映了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复杂的社会结构和高度发达的祭祀礼仪,为后人揭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古代文明世界。
此次将牛河梁红山文化正式纳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不仅是对红山文化区域普及工作的一次重要推动,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深刻强化。同时,这也向学术界提出了更为艰巨的研究任务:如何进一步将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历史化,如何清晰概括牛河梁古国文明的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上古史的宏伟篇章。这些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任务,无疑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探索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追寻真理的光芒。
对牛河梁遗址所展开的综合科学研究,深刻揭示了该区域红山文化时期冢、庙、坛等遗址的非凡意义,以及珍贵玉器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这些确凿且丰富的考古资料,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早在五千年前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已悄然迈入了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这一发现,不仅为中华民族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物证,更在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及美术史等多个领域,激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正如全国考古学会的前理事长苏秉琦先生所言:“牛河梁遗址中红山文化坛、庙、冢三种独特遗迹的发掘,无疑标志着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巅峰成就。它们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与先进性,更预示着中华文明在五千年前便已初露曙光,其社会发展阶段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遗址的发现,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华古老文明的璀璨光芒,感受其深邃而博大的历史底蕴。”
链接
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至1500年的红山文化,是出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红山古国的发祥地而言。在考古学界,提起红山文化现象,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红山文化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说中国北方是蛮荒之地,红山文化能够被写进普及性历史教科书,相信大家都会改变原来的看法。现在流行寻根问祖,其实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华女神像’做出了肯定的答复,她就是真正的‘中华母祖’。提到的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较重要的文化,它被发现于1935年,这种有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按惯例,人们将其后面世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也就是历史阶段的一个大概念范畴。红山文化总的来讲区域,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内蒙古赤峰市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到辽宁省朝阳、凌源、河北省北部,东至内蒙古通辽市、辽宁省锦州市。红山文化区域大约有30万平方公里。红山文化的主要遗址是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和东山嘴遗址。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