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平谷区马坊镇智能产业园项目。 |
北京平谷区金海湖景区。 |
大城市人口规模大、人员流动快,面对各种风险挑战,需要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平谷区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具有自身优势,是保障首都城市生态安全、运行安全的战略空间。”北京市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告诉记者,近年来,平谷积极探索“平急两用”建设先行先试经验,大力打造“功能可转换、空间可承载、发展可持续、经济有支撑、安全有保障”的“平急两用”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时,以较小的成本嵌入应急功能,‘急时’能快速转换应急功能。”
“平时”服务高质量发展,“急时”保障高水平安全。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平谷围绕解决“吃、住、行、医和集中承载”问题,提出重点打造“平急两用”农副产品保供基地、旅游居住设施、高速服务区、医疗服务体系和乡村振兴核心区等五大应用场景。
“吃”如何解决?加快建设保供基地。
从北京城区驱车,沿京平高速一路向东约60公里,驶入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只见货场内停靠着货运列车,一排排崭新的汽车被卸下。不远处,物流仓储厂房正拔地而起。在“近城而不进城”的马坊镇,平谷正加快建设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其中的仓储基地正是为了“藏粮于库”。
据介绍,2020年,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成为北京市启用的第一个“果蔬中转站”,承担了进京肉蛋蔬果和生产生活物资中转保供任务,有力保障了首都农产品供应。目前,京平综合物流枢纽集聚了16家物流头部企业、新开工物流设施287万平方米,未来高标库面积将达560万平方米,具备北京全市1/3的成品粮、蔬菜、猪肉、鸡蛋等主要农副产品保供能力。
“住”如何解决?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盘活利用闲置资源。
今年“五一”假期,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山村热闹非凡,不少由村民住宅改造而成的民宿预订火爆。这里是平谷区打造的全国第一个“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
这两年,平谷围绕“党支部作用强、基础设施好、污水管网完善、接待能力强、村庄相对独立、点线面结合、便于集散”等原则,对26个新型乡村社区的2万间农宅进行了“平急两用”临时安置房改造,统一建立了“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临时安置房“三个一”,即:每个村一张房间布局图,一个房间台账,一套平急转换方案。平谷区还在山区村庄打造了16个乡村休闲综合体,“平时”用于文旅、农业科普、民宿、研学等,吸引村民务工增收,“急时”可快速转变为应急保障中心,经过培训的村民可就地成为服务人员。
“酒店+新型乡村社区+休闲综合体+露营地+学校”,一个多功能、多用途的居住设施储备体系已在平谷形成。
为解决“医”的问题,平谷在金海湖地区规划建设了拥有1000个床位的康养体检中心,“平时”用于康养、体检,“急时”可作为应急处置场所,就地转化为救护医院。他们还在全区建设了5家区域医疗次中心和130家社区服务站,在酒店、新型乡村社区和乡村休闲综合体配套应急医疗点,以此打造“平急两用”医疗服务体系。
为解决“集中承载”的问题,平谷区打造了“平急两用”乡村振兴金海湖核心区,一方面在此举办金海湖帆船赛、铁人三项等体育赛事活动,一方面对现有酒店和闲置酒店资源、营地等设施全面升级改造,由此探索“平疫两用”“平灾两用”“平假两用”“平赛两用”多种用途转换,提升应急转换能力。
在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实践中,平谷区也摸索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
——推动标准先行,防止“翻烧饼”。
走进平谷区万达锦华酒店,总经理陈卓指着电梯旁边多出的两扇门告诉记者,这是酒店建设时特意打造的“三区两通道”的公共卫生防控部分,这家酒店房间还进行了负压改造,以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建设和装修时就嵌入了‘平急两用’技术标准,省下了不少成本和时间。”
平谷区“平急两用”工作专班工作人员王小建说,平谷区联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定了《平急两用健康隔离设施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从规划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6个维度提出69项细化标准,“嵌入这些标准,不用对建筑布局、机电设备、结构构件等主体部分作较大改造。经测算,提前嵌入‘平急两用’技术标准,酒店每间房约增加460余元成本,较事后改造低出不少。”
“不仅是成本,更关乎遇到应急事件时的处置效率。”王小建说,有紧急情况时,具备“平急两用”功能的酒店仅需对人员流线、管控措施等略作调整补充,便可实现平急转换。
——尊重市场规律,力争“用得好”。
在位于马坊镇京平综合物流枢纽的普洛斯物流园A库前,各大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一字排开,鞋包、牙膏等日用品由此出库发往华北各地。现代化的园区、崭新平整的柏油路,物流产业配套设施越发完善。“‘平时’热热闹闹,‘急时’才能稳稳当当。”王小建告诉记者,平谷的“平急两用”设施在“急时”属公共产品,“平时”则属市场产品。
“推进‘平急两用’,关键要激发市场活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表示,目前平谷区“平急两用”项目主体均为民间投资,政府主要对支线道路、通信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旅游设施等相关基础设施优先予以投资配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18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