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极越07自动驾驶
驭势科技无人驾驶小巴B13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热闹非凡:如祺出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加速“驶向”资本市场;百度在武汉推出“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网约车,引发热议;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纷纷出台利好政策,抢占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高地。
新能源汽车从上半场的电动化进入下半场的智能化,自动驾驶正渐行渐近。对于大规模商业化发展,有专家表示,车路云一体化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未来两三年能够在局部实现一定程度的商业闭环。
业内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0%以上;到2030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
整车自动驾驶元年
近日,在位于北京房山的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基地,上海证券报记者体验乘坐自动驾驶小巴。车辆启动后平稳地按照预设路线行驶,安全员通过车内显示屏监控行驶情况。记者发现,面对红绿灯识别、行人避让等复杂路况、突发情况,小巴表现得游刃有余。
“这款自动驾驶小巴搭载了驭势科技独立开发的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平台。”驭势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吴甘沙介绍,通过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实时捕捉环境数据,通过高速处理转化为精准的驾驶指令,整个行驶过程几乎完全由车辆自主完成,真正实现了“自动驾驶”的愿景。
极越系列车辆则展示了另一种技术路径——基于全视觉、端到端的“黑核式”自动驾驶。这款汽车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激光雷达,却依然能在任意路段实现自动驾驶。
极越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告诉记者,两种路径各有优势:前者的优势在于它的辅助特性,可以通过简单测距快速实现辅助驾驶上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算力;后者的感知方式最像人类,迭代速度更快,算法上限更高,信息量更大。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激光雷达与纯视觉为两大主流方案:激光雷达依靠精准的三维感知,构建环境模型、识别复杂场景,成为自动驾驶的关键,应用日益广泛;纯视觉路线依赖摄像头,借深度学习处理图像,成本低且性能持续提升,竞争力强。
“随着软件算法持续优化,以视觉为主要信息来源的自动驾驶效果会越来越好。而激光雷达作为重要的辅助信息来源,能为以视觉为主的方案提供额外的安全冗余,这在算法不够完善的时候尤其重要。”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说。
今年被业内视为整车自动驾驶元年——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与市场化应用标志着整个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所布局,无论是激光雷达还是软件算法,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巩旻表示。
在硬件方面,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尤为显著。“国内车企的硬件技术已处于领先地位,更需要在软件能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中泰证券研究所计算机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苏仪说。
从测试区驶向广阔应用场景
关键技术的加快突破,使得“聪明”的车从科幻电影走进了现实生活场景。在中关村房山园区,记者看到了搭载激光雷达的乘用车、运送货物的小无人车,还体验了一把没有司机的小巴。
关于应用场景,极越软件副总裁,智能化产品线负责人潘云鹏表示,除乘用车外,驾驶环境相对简单的也是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此外,自动驾驶也在矿区等特定环境中得到应用,例如通过无人车来运输物资,从而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在封闭、限制的场景,自动驾驶车辆的投放意味着人力成本的降低和安全标准的提高。以机场为例,吴甘沙介绍,一方面,机场对于安全的标准要求很高,高水平自动驾驶有利于机场安全实现自动化管理,同时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伤概率;另一方面,机场司机的人力成本较高,使用自动驾驶车辆可以为机场降低这部分用人成本。
展望未来,自动驾驶正从测试区驶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以北京为例,记者从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获悉,今年,北京首次开放高铁站自动驾驶测试,北京南站、丰台站、朝阳站、清河站、城市副中心站等五个重点铁路枢纽客站及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五站两场”接驳,是示范区3.0阶段打造的重点应用场景。
“讨论自动驾驶的普及,需要区分不同的场景。”吴甘沙表示,在机场等限定性场景中,自动驾驶已在一定规模上实现了普及;像萝卜快跑这样的应用,业内则普遍认为明后年或能实现局部商业闭环,到2030年或能大规模落地。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对乘用车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较为乐观。他表示,今年四季度,几家真正有能力的品牌能够做到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依靠数据驱动,到了明年,一旦把数据驱动跑通,自动驾驶能力迭代的速度会更加惊人。
在吴甘沙看来,自动驾驶要想实现应用场景上的大规模落地需要尽快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加快应用场景行业标准的制定;二是吸引到行业内最好的人才;三是找到专业的耐心资本。
产业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亚飞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生态的健全和政府的推动力度。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确定了长安、比亚迪、广汽、上汽、北汽蓝谷等9个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将北京、上海、重庆等20个城市(联合体)列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商业化试运营。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青岛开放了121条测试道路;陕西西咸新区成为西北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区域;上海正在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在出租汽车领域的应用……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高博麟认为,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启动,标志着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
在新的发展阶段,自动驾驶还需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关键就是加快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吴甘沙表示,目前缺乏相对通用、更符合技术和市场要求的标准。
相关标准已经在路上。从《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到《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多份文件的发布,进一步确立了相关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前期将依据成熟标准进行方案制定和建设实施,过程中积累实际经验和相关数据,支撑标准体系完善和相关标准制定,力争2026年搭建统一共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
在法律保障方面,已有多个城市在自动驾驶地方立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自动驾驶发展有望迎来更好的法治环境。
(窦世平 白丽斐 刘暄 闫刘梦 伊妹儿 记者 李苑)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