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乘联分会
国内车市年终考交卷。1月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乘用车零售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厂商批发量同比增长6.3%。乘用车全年零售、批发双增的背后,去年“两新”政策(以旧换新、报废更新)推动汽车消费“翘尾”明显,其中市场份额突破60%的自主品牌更成为车市新动能。乘联分会预测,今年车市零售有望同比增长2%,但也给出今年车市价格战将极其激烈的预警。
年销高位收官
据乘联分会统计,去年乘用车零售达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累计批发量(含国内与出口)2719.1万辆,同比增长6.3%;乘用车累计出口量达479.1万辆,同比增长25%。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去年乘用车在批发、生产、出口量上均创年度历史新高。
同时,去年12月国内乘用车销量“翘尾”明显,进一步推升年销总量。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63.5万辆,同比增长12%;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307.5万辆,同比增长12.3%,环比增长4.5%,创历年各月新高。“随着年末临近,各车企发力冲击年度目标,12月车市开局表现强劲,汽车市场不断升温。”崔东树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去年12月底截止的“两新”补贴也为政策到期的车市带来一波强力拉动。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流通协会”)相关人士看来,去年12月为年末冲刺阶段,各车企全力以赴冲刺年度销售目标。随着去年“两新”政策接近尾声,加之春节前的购车热潮,市场购车需求被提前激发。
利好政策拉动车市整体销量增长的同时,为渠道“减负”也成为去年车市关键词之一。数据显示,去年车企去库存达34万辆,同比增长1000辆;渠道去库存49万辆,同比增加1万辆。乘联分会相关人士表示:“燃油车经销体系不稳带来库存大幅降低。”从单月来看,去年1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0.2%,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人士看来,12月库存预警指数接近荣枯线,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持续改善。
此外,乘联分会预计,去年12月车市“翘尾”收官,将对今年1月的车市销量会产生影响。崔东树表示,去年促进汽车消费的“两新”政策取得超预期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四季度的乘用车零售增速达14%超强水平,部分消费者赶在年末抓紧换车,这对今年初的车市产生一定影响。流通协会方面则预测,今年1月车市购车需求相较于去年12月将有所下降。“由于‘两新’政策在去年12月底已阶段性结束,新一轮政策启动时间并未明确,因此12月汽车市场销量也呈现比较明显翘尾现象,而这会透支部分1月汽车消费需求。”流通协会产业协调工作委员会主任杨虹表示,今年1月包含部分春节假期,对车辆的生产及交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预计1月汽车市场将呈现季节性回落。
自主品牌“狂奔”
车市零售、批发销量双增的背后,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崛起正成为增量新引擎。十年前,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757.33万辆,销量占有率仅38.44%;十年后,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61%,同比增长8.6个百分点。
其中,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贡献突出。来自乘联分会的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持续占据头部领先位置,厂商销量份额从2023年的32%升至去年的39%。从全年厂商批发量排名来看,去年比亚迪以425万辆的成绩排名首位,市场份额高达15.6%;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为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累计销量分别为251.5万辆与217.7万辆,市场份额分别为9.3%与8%。
自主品牌销量“霸榜”,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的红利。数据显示,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同时,去年新能源车零售年渗透率达47.6%,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去年7—1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均突破50%。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全面领先,反映出去年其从产品力到渠道管理上的模式创新,得到消费者支持和认可。同时,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渗透率持续走高,新能源车在消费端的认可度也持续增长,而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意向人群中,中国乘用车品牌成为消费者的“优选”目标。刚刚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市民张明(化名)表示,去年获得新能源汽车指标后,主要选择的品牌都集中于传统自主品牌或是造车新势力品牌,主要原因是设计新颖、智能化配置全面,相比合资品牌性价比更突出,同时也有很多高端产品可以挑选。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高端化占比也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售价20万元以上的自主品牌车型品牌销量占比为36%,去年该占比已升至41%。其中,在新能源市场中的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更高。2023年,20万以上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占比为70.6%,去年该占比升至74.4%。
“自主品牌的占有率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不断积累得到的必然结果。”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相比合资品牌,中国品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转型速度更快,并且产业链的完整度高、成本控制力强,叠加产品性价比高,让自主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竞争力。
销量更高价格更卷
去年国内车市以5.5%的同比增长收官,但乘联分会方面称,近2300万辆的零售量较2017年2471万辆的峰值仍有差距,今年车市仍有促消费的巨大潜力。
在崔东树看来,去年“两新”政策阶段性暂停,消费者观望新政策的期待偏高,形成1月初零售走势较弱。为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当前区域性的“两新”政策接续和企业出台的兜底条款,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支撑新车市场保持活跃。
此外,今年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针对汽车领域,要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与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其中,部分“国四”排放车型被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同时享受报废更新补贴的新能源乘用车车龄再“年轻”8个月。“此举必定接续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增长,为1月汽车销售推波加力。”崔东树表示,目前按去年的政策基本延续测算基础判断,今年国内车市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达1330万辆,同比增长20%,渗透率达57%。
在今年车市销量增长预期以及“两新”政策对销量的拉动效应下,也让车企将今年的销量目标再度提升。其中,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安等头部车企均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今年的交付目标。据统计,部分自主品牌今年销售目标增长约10%—30%。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车市销量同比增长5.5%,反观今年的车市预期增量仅2%,同时叠加今年各车企的高销量目标,今年的车市价格战将更为激烈。数据显示,去年车市降价车型达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从价格上来看,去年新能源车新车型降价力度达9.2%;常规燃油车降价力度达6.8%,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单车批量大幅增大,单车成本明显下降,而且头部的竞争格局仍未稳定。因此,在这种高增长的市场中,今年车市价格战仍将延续并且极其猛烈。
事实上,今年1月车企已拉满弓弦,车市价格战已打响。据统计,今年1月车市已有超30个品牌推出降价政策,其中包括奇瑞汽车、广汽埃安、吉利、长安马自达、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极氪、上汽通用、哈弗等多家品牌。在优惠形式上,各家车企通过立减保险、积分兑换、置换补贴、现金立减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到店购车。其中,合资品牌多推出“一口价”立减优惠。
为争夺今年销量,去年12月底特斯拉与比亚迪就“率先”公布今年1月优惠政策。其中,秦PLUS EV荣耀版限时优惠1万元,起售价降至9.98万元;第二代宋Pro DM-i同样限时优惠超1万元,优惠后起售价为9.98万元。除直接降价优惠,比亚迪还为上述两款车型提供高额置换补贴。其中,秦PLUS EV荣耀版的置换补贴最高达2.5万元,第二代宋Pro DM-i的置换补贴达2.4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