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汽车行业用“卷”已不足以形容,腥风血雨或许更为合适。
智舱、智驾、混动路线;打牌、掀桌、命运突变。无论从何种层面上看,2024年的汽车行业都是记忆中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在这场九死一生的造车游戏中,同行并不同命。这一边,年初倒下的高合年尾传出主动为离职的员工发放“和解金”了;而年尾原地解散的极越,倒下的时候不忘主动开除一位公关负责人。另一边,三支“国家队”先后宣布融资的消息,总额超过300亿元。
12月17日阿维塔科技宣告完成了C轮融资,募集资金超过110亿元人民币;12月24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资扩股,一举引入11家外部战略投资者以及北京汽车,总计增资101.5亿元;12月25日,智己汽车宣布完成了B1轮股权融资,整体B轮融资共募集资金94亿元人民币。
“国家队”年底集体宣告融资之外,更早之前,2024年9月蔚来宣布获得33亿元融资;5月,理想又获得5.3亿美元融资。
行业普遍认为,以智能电动为主要战场的汽车行业内卷将进入“决赛圈”,这场决赛顶多再持续2-3年。
无论从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还是端到端智驾普及等趋势来看,2024年决赛已经开始上演。
春江水暖鸭先知,奋战在造车第一线的大佬们早已嗅到了硝烟的气味,甚至本身就是硝烟制造者。比如,何小鹏就说,“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李斌说,“让大家先卷一卷,我们最后来掀桌子”。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觉得,“新势力造车已经死掉90%,我认为还不到(头)”。2024年新能源领域的“黑马”奇瑞则多次表示“不客气”。
话喊了,flag立了,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时刻。备战决赛,肯定要先囤粮,一方面向市场展示自己的军备实力;另一方面,技术比拼确实需要消耗大量资金。
北汽新能源:含着金汤匙出生,还得靠人领进门
近期获得大规模增资的三家国家队,北汽新能源可以说是命运最为多舛的一家。
2009年,北汽集团响应国家“十城千辆”示范项目成立的北汽新能源,后者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015年推出分时租赁业务,打开了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2017年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十万辆的纯电动车企,连续第五年位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一;2018年,以北汽蓝谷名字上市后,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北京北汽新能源办公总部
但自此之后,无论是更名为BEIJING品牌的原北汽新能源车型系列,还是新规划的中高端品牌极狐,均未在智能电动车全面崛起的时代成为主流品牌。
据北汽蓝谷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北汽新能源2024年11月销量约为1.52万辆,同比增长58.48%;1—11月累计销量7.14万辆,同比增长36.57%。虽然增速较高,但在月销2万辆才能成为主流的语境下,年销量7万辆远远不够。
在业绩层面,截至2024年6月底,北汽新能源负债总额为227.24亿元。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21.84亿元、-11.2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的营业收入为98.2亿元,同比增长5.5%;净亏损44.9亿元,同比扩大38.2%。
客观来说,当前的新能源赛道,北汽不是第一梯队选手。因此,这次获得融资,意义更不简单。
此次对北汽新能源增资的股东囊括了三大主流类型机构——国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及产业资本。
国资方面,有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新兴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产业资本有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小马易行科技有限公司等。
这么多机构投资,北汽新能源很有靠山。
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成为北京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数据显示,1-10月,北京全市生产汽车93.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新能源汽车21.7万辆,同比增长2.1倍。
目前,北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享界、基于宁德时代滑板底盘合作开发新车等动作,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根据上面提到的业绩数字,靠当前北汽新能源自身的“造血能力”,可远远无法支持这些项目的推进。
不过,一旦这些技术落地顺利,回报也将较为丰厚。
智己:内部竞争中胜出,助力反向合资
智己获得的94亿元融资中,也涵盖了三大类机构。
比如,临港集团、张江高科等是国资;建信投资、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交银投资等则是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上汽投资、宁德时代、清陶能源、Momenta等是产业投资机构。
粗略来看,智己与北汽新能源所承担的任务差不多——都要为当地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起到示范领头作用。
2024年11月15日,广州,智己汽车携全新智己LS6与L6闪耀2024年广州国际车展。
上汽集团旗下原本拥有飞凡汽车和智己汽车两家“创二代”,但随着2024年资源整合风起,前者回归上汽乘用车下的荣威品牌,而后者则继续单独作为主体征战市场。
根据公告,智己汽车计划将资金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预计2025年推出两款纯电和两款增程新品。这些都是顺应市场趋势的前沿技术。数字底盘和线控转向,是智驾级别提升后的必然方向,届时将完全不需要物理转向连接机构,均靠信号传递。智己推出增程新品,也是顺应了当下增程、插混市场增幅远高于纯电车的趋势。
与北汽新能源相比,智己背后的上汽拥有的技术储备更为雄厚。在上汽和奥迪的合作的“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中,将由中方技术提供大量的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支持,这是合资反哺外方的典型案例。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己助力上汽实现了反向合资,开启了“合资2.0时代”。
阿维塔:华为强则它强
阿维塔的C轮融资共计111亿元,其中长安汽车、重庆市政府的产投基金安渝基金是本轮增资主力军,分别增资45.51亿和28亿。
此前,长安汽车通过阿维塔购买了华为车BU新主体公司引望1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115亿元,在2024年10月16日,阿维塔完成了支付第一笔股权投资款23亿元,余下92亿元待支付。阿维塔本次融资,除了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外,也是为了投资引望。此外,阿维塔计划于2026年冲击IPO。
2024年12月24日,上海,在宁德时代(CATL)发布磐石底盘的活动上,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出席。
根据长安汽车披露的阿维塔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财务数据,阿维塔的未分配利润为-83.13亿元,业绩压力不小。
但随着增程车型的上市,阿维塔在11月份销量突破1万辆,销量到了新阶段。
2025年1月1日,引望公司已启动独立运营模式,华为车BU全部整合进入引望。消息人士称,引望人员规模预计将扩展至数千人。目前隶属于华为车BU的员工,将正式转入引望的编制。
与华为车BU绑定愈发密切的阿维塔,加上百亿注资,在短期内可以说稳了。但要真正站稳市场,还得以自身盈利能力作为基准。从这一点上来看,当前的新造车企业几乎没有谁达成目标。
另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华为预计2025年引望就能实现盈利。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有如此乐观的预计,显然是背后这些与之合作的车企给的底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华为这种“为车企造好车”的新时代供应商角色,话语权和盈利能力要远高于传统零部件供应商。
此次获得融资的三家中,北汽和长安已经与华为“灵魂交融”,而此前一度对交出灵魂有抵触情绪的上汽,也将在旗下上汽奥迪A5L上采用华为乾崑智驾。
可以预见的是,在即将到来的决赛中,无论最后剩余多少家主流车企,华为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大赢家之一。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