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海市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下称《政策措施》)发布。根据《政策措施》,上海将在光子、生命、人工智能、能源、海洋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六部分14条措施,拿出“真金白银”促进设施多元化投入和高效建设,保障设施稳定运行和开放共享,加强设施支撑和服务上海市产业能力。
《政策措施》鼓励多元化筹措设施建设资金,以地方配套资金牵引设施,依托单位加大自筹和吸引社会投入,对于自筹资金(含社会资本投入)不低于总投资20%的设施,在国家规划遴选、上报可研报告两个阶段,上海市将直接出具地方配套出资承诺函。
同时,《政策措施》明确,上海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原则上最高不超过80%、总额不超过3亿元支持。组织重大科研成果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进行集中推介,在重大装备和材料等领域培育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
在保障设施稳定运行和开放共享方面,《政策措施》提出,探索建立设施市场化收费和企业用户补贴机制。加大企业用户使用设施的补贴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通过“科技创新券”降低设施使用成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对于未纳入“科技创新券”适用范围的企业用户,原则上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总额不超过100万元补贴。
在加强设施支撑和服务上海市产业能力方面,《政策措施》鼓励设施配套建设用户装置,加强对用户装置建设的配套支持。对于符合相关规定的用户装置,上海市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投资补助。
此外,《政策措施》提出,组建上海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用户咨询委员会,主要在设施规划布局、可行性研究、运行评价、优化升级等阶段组织开展论证咨询,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公开征求用户意见,推动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能够充分体现用户需求,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此项措施是管理机制上的一大进步。基础研究此前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企业承担得较少。如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仅要服务基础研究,更要服务于产业科技创新。企业用户量大面广,建立‘用户咨询委员会’可更好满足企业用户需求,提高企业用户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方案等方面的发言权。”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科创协调处处长开恳表示。
“下一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相关单位持续打造一批大科学设施集群,围绕设施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完善共享机制,优化开放服务,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便利度,加强资金和政策配套保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更好助力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裘文进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地处处长毕聪表示,接下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持续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科技创新券平台网络体系,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通过“科技创新券”降低设施使用成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催生一批高技术成果,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提供基础条件支撑。
据悉,上海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光子、生命、能源、海洋、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设施共20个,总投资规模达到约350亿元,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全国领先,在支撑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