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书航 近日,我们有幸拜访了位于北京东城的书法家方玉杰的书法室。书法室内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与收藏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华文化的殿堂。
方玉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是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初师刘尊法先生,后师从欧阳中石、张同印等先生,并且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并获奖,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赛评委、监委,出版《中国书法丛论》《历代书法经典:张旭、怀素》《致敬警嫂》《我的心•方玉杰书法作品集》等著作,在中国美术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书法作品被中央档案馆、中国美术馆、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收藏。
书法不仅是艺术 也是情感的表达
在书法室里,方玉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还亲手书写了一幅作品和一首与中秋佳节十分应景的宋词,令我们倍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随后的简短采访中,方玉杰也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创作灵感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故事。
文以载道
您认为中国书法的魅力是什么?是什么吸引您投入到这项艺术中?
方玉杰 :我感觉中国书法最有魅力的是那一根昂扬向上、喷薄而出、潇洒摇曳的线,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令中国汉字彰显出无限的魅力、旺盛的生命力和震撼的感染力。中国书法中的黑、白、红三色调和那一根变幻莫测的线令我痴迷,每一次书写都有不同的形态,每一次挥洒都有不同的情感,看着时而静谧、时而激越的笔画,我就激动、感动,就有想再写的冲动。
包世臣《艺舟双楫》(小草)
您创作的灵感通常来源于哪些方面?是否有特定的创作习惯?
方玉杰:我创作书法的灵感来源于“作品本身”。我在创作前总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问题就来了,写什么内容、写多大尺幅、用什么字体、作品用途是什么等等,只有搞清楚这些才使作品有目标方向和创作导向,接着再预想作品写出来的效果,然后再下笔,争取一次成。由于白天还有正常工作,所以创作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我喜欢在静的氛围中创作,感觉静谧的空间能让自己“入境”。
《为妻子薅白发有感》(隶书)
您能分享一些您最满意的作品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方玉杰:严格意义上讲,截止目前我没有完全满意的作品,因为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审美是不一样的,不同阶段都有当时感觉满意的作品,但过一段时间后再审视作品,可能自己就不太满意了,也正是因此,才使我不断创作,总以为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人民警察赋》(篆书)
不过,就在最近写了一幅作品《红色守望》,感觉还算满意。这幅作品的内容是知名词作家胡伟写人民警察忠诚履职,守望江山,护佑安宁的赤胆情怀,词句优美,旋律激昂,所以我写起来也触笔为型,奔放自如,整体章法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感觉写出了歌曲的生动内涵。
在采访的最后,方玉杰也分享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是否一直坚持传统或创新的看法。他的回答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关于这一问题,他谈道:“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书家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所以离不开字体,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以及后来出现的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应坚持传统。
《红色守望》(行书)。
然而,他也强调,“固守传统亦步亦趋也是没有鲜活生命力的。”书法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时代情感的反映。他坚持在传统中扎根,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与艺术情感,探索创新,力求书写出既植根传统又独具风格的作品。
方玉杰的艺术成就背后,是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对中华文化的深厚热爱。在他看来,书法不仅是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他的每一幅作品,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在时代洪流中的艺术探索。
随着采访的结束,方玉杰的书法室仍然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他的笔墨挥洒之间,不仅凝聚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更传达着他对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