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报道:(袁书航) 王圣松,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人。“雪落倾歌”是王圣松自2015年左右开始探索的新题材,此后他持续深耕至今。
这一系列作品多以他熟悉的故乡为场景,描绘了大雪覆盖下乡村世界的静谧与孤寒。表面上看,对故乡风光的描绘基本延续了王圣松此前表现乡村人物的基本动机,即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自身乡愁的抒发,但再仔细想来,问题似乎又没那么简单,他为何用风景替代了人物以承载自己的“乡土情结”?为何“雪”会成为他执着表现的意象?这种孤寒的景象之下,他在追寻什么?
《南神岗》油画 50x50cm 2016年
《梁堤头》 50x50cm 2021年
“雪落倾歌”系列采用油画作为艺术媒介,画面多以横向构图呈现,地平线常被拉到画面横向中心或以上,这种构图方式有益于营造宁静旷远之感。一条向内纵深的小道或河流是场景中的“标配”,它一方面与天空和雪地叠压形成的横线交汇,架起了画面的基本结构,改变了单纯横线构图可能形成的单调之感,丰富了画面构成;另一方面,纵深向内的小路和河流使得风景有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延展性,让人在视觉延伸中有了故事的遐想。艺术家非常重视画面的平面构成关系, 天空和雪地某种意义上是画面的“空白”,空白之中放置了房屋、树木等物象,这些物象除了是景观,更是画家用以分割画面的“线”与“面”。建筑不同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树木与树木之间形成的“负空间”是否具有美感,何处大面积留白,何处繁密充实,这些都经过他的仔细考量和认真构思。由于王圣松注重大体大面形成的审美关系,将他的作品放在稍远处观看,画面会整体呈现出一种接近版画的效果,这种注重平面构成的结果,让王圣松的风景有了明确的现代感。然而在现代感之内,我们又品读出了一种意蕴深远的东方情致。
“农民”系列是以中国水墨来刻绘人物形象,王圣松借鉴了传统的“雨点皴”以及层层积墨的方法,但整体上以西画造型和光影意识来塑造极富立体感的人物,在这种融合中,他在意的是传统积墨与严谨的结构相配合形成的厚重感,以及这种厚重之下人物所呈现出的朴拙、醇厚。有意思的是,当他用油画表现风景时,“西画”色彩反而弱化了,他用含蓄的笔法将油画中很容易呈现的笔触感隐匿了起来,刻意营造了一种迷蒙的视觉效果,油画最具表现力的色彩也被降低了明度和饱和度,统一在灰色调中。这些处理让人看他的油画时会生出一种“水墨渲澹”的奇妙感受。
除此之外,他对画幅形制的选择也颇具中国古典色彩。该系列部分作品画面为圆形,如《雪无痕》《花里张》,这显然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宋画的影响。“团扇形”构图不单只是画幅形制的问题,它决定着作品的整体视觉特性,与矩形画面四边开放的特征不同,圆形构图的边界有更强的框定性和封闭感,它要求画中物象有一定的向心力,更强调画面本身的自洽和完满。由于圆形边界需要画面弧线的呼应,通常需要削弱直线所造成的凌厉和锋利,以更委婉的形式和情绪呈现从容、中庸之感。圆形画幅并不适合表现开阔宏大的景致,它更像特写镜头一般将视线聚集在世界的某一角落,并从这一角落生发出无穷的想象与诗意。宋画中常出现的圆形构图,就很好地配合了宋代审美所寻求的诗性与哲理性。王圣松在油画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的笔墨韵味,也在对这类形制和构图的取舍中, 将古典情致渗入其中,使画面带有一种中西融合的风格特征。
对宋画的喜爱更明显地体现在他对 “雪”这一特殊意象的运用上。雪景是两宋颇为流行的山水画题材,画家们对“雪景”主题的偏爱有着复杂的时代和思想成因,它与创作者的时代境遇、个人命运相关,更是两宋文人审美情趣和思想特征的表征。在理学和禅宗的共同 作用下,宋代绘画弥漫着一种寻求言外之“意”、象外之“境”的审美主张,追求一种无限接近“本相”的哲理化境界。“雪”在这一背景下成为诸多画家钟爱的题材。从视觉层面看,“雪”意味着画面可大量留白,它只需要与少许的墨就能形成极简的构图和色彩关系,这对于讲求直达本心,寻求本相的文人艺术而言是十分合适的图式和题材;从精神表达看,雪景所营造的多是荒寒之境,“荒”为实景,“寒”却是身体感受,二者结合不但能直观传递出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心世界或人格特征,如孤独、孤傲等,更能引发观者涤荡心灵、超脱现世的各类联想,如隐逸之乐、参禅机趣。总之,雪景能很好地融合客观物象与主观意象,是艺术家营造意境、别构心灵之景的极佳题材。雪景的这些特征大概也是打动王圣松执着于此的原因。
不过,宋画的雪景多表达一种虚无和超脱之感,这一点在王圣松的画面中被消解了。他的雪景虽然有孤寒与冷寂,但如果仔细看会发现,画家总是试图在朴素的灰色调中寻求微妙的色彩变化,建筑、红土地,这些暖色的元素调节了画面的沉郁之感,让人在一味的冷峻中感受到了隐含的温暖与希望。蜿蜒小路或河流的深处,多坐落着几座低矮的农家平房,或是一整个村庄,贴着红春联的门窗,隐约升腾着的炊烟都表示那里是有人生活的地方。这些寒雪中的烟火气重新赋予画面以现实感,那不再是宋画中的虚无、凄苦与孤寂,而是扎根现实,充实而有光辉。
《汴梁城北那条河》油画 60x80cm 2021年
故土,无疑仍是王圣松“雪落倾歌”系列的核心内涵。他如此描述自己对故乡的感受:“故乡,就是那方田地,那洼水塘、那片林子,是那一条通向老屋的小路,是那种耕种着的、歇着响的、田间玩闹着的老人们,小伙儿姑娘们,娃娃们。离家愈久,这些挥之不去的形象愈加清晰。”(《那田、那村、那人——我的水墨人物画创作》,《美术观察》2012年第4期)将这些具体景象转变为自己画面的内容对他而言首先是一种疏解乡愁的方式。从对故乡人物的描绘转向对故乡场景的描述,他为自己的乡愁开拓了一个更具象征性的情境空间。冰雪覆盖的世界既是现实中的故土,也是疏解愁绪的载体,画家在其中追忆着过往。“怀旧”或“乡土情结”是当代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人们怀念乡土生活的宁静,眷恋建基于传统农耕社会之上的淳朴人性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这种怀旧心理本质上带着某种对城市所表征的现代性的批判。王圣松创作的雪景就是这样,它以宁静反照喧嚣,用淡然对抗浮华,而图式中蜿蜒小路尽头的“故乡”则更具象征性——穿过寒冷和孤寂,那里总有故乡,那是温暖的来源,是心灵栖息的地方。
《马头集系列之二》油画 60x80cm 2023年
不过,如果仅仅将他的“雪落倾歌”解释为对故乡的眷恋,是延续人物画的乡土情结,却又过于简单了。因为如果只是从人物到风景的题材转化,你就无法解释为什么“雪”这一意象对王圣松而言是如此的重要。当然,雪景本身对绘画创作者是一个良好的素材选择,它框定出了一个相对单纯的探索领域,画家可以在其间进行形式、色彩以及油画技法与中国美学融合的持续性探索,也容易营造融情于景的特定氛围,以诗意触动观众的情感。但如果我们整体地观看王圣松的这一系列作品,就能发现他所沉浸的绝不只是对语言和氛围的探索。在那静谧无声的世界里,他在寻求一种瞬间中的永恒性,他似乎想超脱具体物象和时间的羁绊,触碰某种本质。艺术家与观者之间存在一种依赖和共生的主体间性,在那个孤寒却纯净的世界,能够帮助艺术家和观看者摈除外部杂音,去掉遮蔽本真的杂物,让人们在体察自然的同时,反观和聆听自己的内心,我想,这才是他执着于这一意象的内在缘由。 编辑:王铭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