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同在进行战机维护 受访者供图
在飞行员心中,金本同是可以放心托付生命的人。从事机务保障40余年,他发现并处置上百个影响飞行安全的隐患、上千个可能导致飞行事故的苗头,从未出过一次疏漏、放过一丝隐患。
隆冬时节,浙江省中部地区某机场一架架“飞豹”战机威武列阵。空中浓云密布,某任务分队待命出征。
“能不能飞?”飞行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一位面色黝黑的大校。
“飞机绝对没问题,可以起飞!”话音落地,顷刻间数架战机似闪电穿云破雾,直扑某任务空域。
这个颇为自信的黑脸大校名叫金本同,是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高级工程师。他的身上光环无数——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海军装备管理技术专家。前不久,他又被评为全军装备保障先进个人。
“飞豹”的“首席保姆”
1995年,我国自行设计、研发、制造的战斗轰炸机——被誉为“民族之鹰”的“飞豹”横空出世。
首批“飞豹”战机将“落户”金本同所在部队。消息传来,时任机务大队副大队长的金本同连夜写下请战书,请求参加新战机改装。
“飞豹”与之前的战机有着近30年时间的跨越。尽管在改装学习中取得了理论与实操双满分的优异成绩,但金本同一点儿也不敢大意。他带领机务人员摸管路、查仪表、看结构,从加油、充气、放伞,到放飞、排故、换件……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熟悉,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过关。
他将自己积累的40多万字工作笔记、发表的30多篇技术论文进行整理,编写出“飞豹”战机基本维护规程,填补了“飞豹”战机机务维护的多项空白,并为兄弟部队改装、工厂定检提供了依据。
正因为有了一批金本同式的优秀机务人员,“飞豹”从列装到担负战备任务仅用了7个月,创下海军航空兵历史上新机型改装时间最短的纪录。
“飞豹”战机最初进部队时,一些技术还没得到充分检验,某些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作为“飞豹”战机机务工作负责人,金本同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有一次,金本同在部队检查工作,发现一架飞机发动机导向滑轮有缺口,他二话不说,立即换上工作服,钻进尾喷管仔细检查,结果发现油门钢索固定支架强度不够,在推拉过程中造成钢索与导向滑轮偏磨。要不是发现及时,钢索、滑轮可能会疲劳断裂,酿成飞行事故。他及时反馈这一设计缺陷信息,使得工厂对后续“飞豹”战机进行了改装。
20多年间,金本同共发现飞机设计缺陷20多处,纠正飞机技术说明错误200多处,为“飞豹”战机定型和加改装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这一战机的“首席保姆”。
飞行隐患的“清除者”
金本同的眼光,在“飞豹”部队是出了名的“毒”。战机有没有问题、能不能放飞,他眼光一扫,就见分晓。
一次,金本同接到报告:某架飞机发动机叶片打伤,中队、大队和工厂技术人员都认为需返厂修理。放下电话,金本同立即赶到现场。经过一番仔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大家都说有问题,就你说没有。一旦真有事,这个责任你可担不起呀!”同事好意提醒他。但最终检测结论再次证实金本同的判断——所谓发动机叶片打伤,不过是叶片因为灯光折射而产生的阴影。
有人问金本同:“窍门何在?”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观察。在金本同看来,善于观察、用心观察,对机务工作者来说,不仅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责任。
从机务大队长、机关业务处长、师装备部长,到如今的高级工程师,职务升了、岗位变了,但金本同有一个习惯始终没变:每次只要一进外场,他都会主动找飞行员了解飞机的性能情况。
“宁为安全憔悴,不为事故流泪”,这是金本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次,飞行员反映空中“自动刹车”有余压,他分析是起落架电磁开关故障引起,可就是找不到故障点。
那一夜,金本同辗转难眠,在心里默默梳理着每一个疑点。突然,他翻身起床,叫醒机组人员,连夜对起落架电磁开关进行检修。当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时,修复的战机已在起飞线上昂首待命。
“我们和金高工特别亲。只要他说这架飞机能飞,我们就放心去飞。”在飞行员心中,金本同就是“定心丸”,是可以放心托付生命的人。
记者了解到,从事机务保障40余年,金本同发现并处置上百个影响飞行安全的隐患、上千个可能导致飞行事故的苗头,从未出过一次疏漏、放过一丝隐患。
冲天路上的“铺路石”
如今的金本同,是“飞豹”部队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金本同;什么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就找金本同。
某工厂大修的一架新型战机,临出厂前油料传感部固定座脱胶,按照技术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案,需对飞机“开膛破肚”。可按合同,这架战机一周后就要出厂。不能按期交付不仅违约损害工厂信誉,更会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这可咋办?
“只要在一周内帮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急红眼的厂领导这样对金本同说。金本同一夜无眠。第二天,他拿出解决方案。结果,仅用一天多时间就解决了原本需一个月才能修理完成的问题。
金本同名气大了,找他的人越来越多,有向他求援的,也有来“挖墙脚”的。金本同对此态度很明确,遇上求援没得说,有多少力就使多少力。
“假如明天战场上有人因我们技术准备不足而流血,那将是机务保障人员最大的耻辱!”金本同经常这样对战友说。扎根机务岗位40余年,他身体力行,瞄准实战创新,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某新型战机不具备暗舱罩,部队的仪表飞行、夜航带教等受到限制,影响训练进度和质量。“我们自己研制!”金本同说干就干。他翻阅技术资料300多万字,核实技术参数4000多个,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研制成功暗舱罩。经技术鉴定和部队试用,如今这种暗舱罩已投入批量生产。
部队改革调整中,金本同所在部队从沿海大都市整体移防到内陆小县城。当时,金本同的儿子已从军校毕业,在空军某部任职,妻子也已退休,如果随队移防,就意味着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很多朋友劝他:“再有5年就到龄退休了,还折腾个啥哩?不如提前退了嘛!”
机关征求他的意见,金本同坚定表态:“在维护飞机业务上我争第一,拥护改革,我也要争第一!”
他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告别妻子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以55岁的“高龄”跟着部队转驻条件相对艰苦的浙江省中部地区某机场,为年轻官兵作出了表率。
从事机务工作40余年,金本同从青丝少年到两鬓斑白,一架架经过他精心打磨的战鹰,真正成了骁勇善战的“海空王者”——近年来,金本同所在旅每年支援掩护、警戒巡逻、演习演练上百次,不论与谁对阵、同谁过招,都令对手望而生畏。(李恒江 周 鸣 林诗岚 张 强)
责任编辑:陆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