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馆,偌大的工作区里,“古籍医生”丁峰正在专心修复泛黄脆化的书页。只见他微蹙双眉、屏息凝神,在“古籍手术台”前埋头伏案,用镊子小心修补着古籍细碎的缺口。
“90后”丁峰是南京图书馆的一名古籍修复师。自大学毕业以来,他潜心研究古籍修复技术,勤学苦练修复技艺。如今,他凭借一双妙手,让残损的古籍典册重现真容,让沉睡的历史再现光彩。
保持热爱专注学习
从小对考古感兴趣的丁峰,大学期间就选择了古典文献专业。随着学习不断深入,他在接触古籍修复技艺后,被其穿越时空的魅力深深吸引,立志要从事这一行业。
古籍典册凝结着先人的心血与智慧,蕴藏着中华千年文脉。它们既珍贵,又脆弱。由于日久年深,不少古籍经受了虫蛀、酸化、霉烂、水渍、灼烧等多种伤害,有的已经泛黄发黑,有的板结如砖,还有的薄如蝉翼,修复的难度很大。丁峰说,每次面对古籍的各类“疑难杂症”,他都会感到兴奋不已,想方设法去攻克难关。
丁峰介绍,拿到一本古籍,首先要了解它的纸张材质和破损程度,接下来要进行拆线、编码、配纸、修补、压实、装订等,整个修复过程通常包含数十道工序。根据损坏程度,一本古籍的修复时间少则几周、多则一年,修复的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我刚入门时,师傅没有安排我立即上手修书,而是让我从学习湿补技术开始。”丁峰说,手上力度稍微重一点,就可能把被水喷湿的古书书页戳烂,必须全神贯注,控制好力度。
丁峰把握每一次练手机会,下手越来越谨慎,将每道工序烂熟于心,古籍修复技艺快速提升。他逐渐认识到,古籍修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为进一步做好修复工作,丁峰从南京图书馆借阅文史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古汉语、文史、艺术审美、古籍版本、古籍保护等方面知识,为修复古籍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来,丁峰将热爱融入事业,不断加强古籍修复相关知识的积累。如今,他已成为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的“主力队员”。“每当看到一张张破损的纸张恢复成完整的古籍,我都感到十分欣慰,也更加坚信自己的坚守与努力是值得的。”丁峰说。
勤于实践练就技艺
走进古籍修复馆的纸库,麻纸、竹纸、皮纸、混料纸等近80种纸张整齐码放,丁峰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不同类型纸张的不同特质。如今,对于这些种类繁多、质地相近的纸张,丁峰扯扯纸张、触摸听声,就能快速找到所需的纸型。这些都得益于他从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古籍修复行业是偏重实践的行业,娴熟的修复技术是高质量完成修复任务的基础和保证。丁峰告诉记者,从为古籍定损、测酸碱度、测量纸张厚度,到配纸、拆页、修补书叶,再到喷平压实、裁切折页、捶平装订,修复古籍的操作流程涉及20多道工序。尽管随着科技发展,纸张纤维检测仪、纸张拉力检测仪等现代工具给予古籍修复工作许多帮助,但配纸、拆页、修补等大部分工序,依然只能依靠手工完成。
10多年来,丁峰始终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力求在修补破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还原古籍本身的风貌。
“在古籍修复的纸张修补环节,修补纸要与待修古籍的纸张在原料、颜色、质地、帘纹、薄厚等方面接近,如果选不到合适的纸张,就必须自己染纸。”丁峰说,他曾用蒸煮茶叶水等天然原料完成10多次浸染,才染制出颜色合适的修补纸。
2018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开展了一批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丁峰接到修复元代医书《永类钤方》的任务。“《永类钤方》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我们需要在前人修复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复,难度很大。”丁峰说,为完成好这一任务,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与同事探讨如何制订最适合的修复方案。“我们最终确定的修复方式是先中间后两边,先补大后补小。整体挖开书页上的画栏和字迹的残缺,再用透光补书板从书页背后打光,一点点补回原版的缺字和缺栏。”丁峰说,经过半年多的修复,这本千疮百孔的泛黄古书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书库里,丁峰还向记者展示了他前段时间修复的清代手抄稿本《战国策六卷》。这部古籍修复之前的虫蛀面积超过全书的60%。丁峰对虫洞逐一进行了修补,让这本古籍变得完好如初。
“古籍修复工作考验耐力,只有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埋头苦练,才能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汇聚成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丁峰说。
传授技艺传承文化
在丁峰眼里,古籍修复虽然是一个小众行业,却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每一本古籍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通过修复古籍,不仅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更可以让后人通过这些书籍了解历史,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丁峰说。
如今,丁峰带着自己对古籍修复的深入理解,以及多年总结的丰富经验,将这一门技艺传授给更多对古籍修复抱有热忱的年轻人,与他们共同续写接力传承历史的篇章。“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传统技艺需要传习。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学古籍修复这门技艺,我感到十分欣慰,也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授古籍修复技艺的责任。”丁峰说。
今年不到20岁的程硕是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古籍修复专业的一名学生,他在南京图书馆跟着丁峰进行古籍修复实习已有近一年时间。“把残缺破败的古籍修旧如旧是门学问。配纸、拆书、溜口、修补、折页、捶平、装订,丁师傅都会手把手地教我,事无巨细地指导我。我想像丁师傅一样,择此事、终一生,把宝贵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程硕说。
目前,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团队共有12人,以丁峰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在为传统古籍延续保存默默奉献。南京图书馆副研究员杨来京告诉记者,作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南京图书馆古籍藏量达160余万册(件),需修复的古籍有40余万册(件),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2022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近年来,不少关于古籍修复的纪录片播出,将古籍修复的故事讲给大众。“国家政策的支持,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播,对古籍修复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每一本古籍都有独特的价值,让它们存留下来是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丁峰说,“我将尽我所能,为亟待修复的古籍延续生命,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记者 蒋波)
(责编:方经纶、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