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远方的人们来说,“一刀穷一刀富”的“赌石”“都市传说”和缉毒电影,几乎是对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全部印象。
德宏州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这里有一群年轻的“守夜人”,他们的生活与都市繁华无关,而是与原始森林和刀锋时刻相伴。
“猫鼠游戏”,凶险而光荣
缉毒工作是公安工作中最危险的工作之一,2024年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查获毒品刑事案件129起,打击犯罪分子175人,缴获各类毒品1.54吨。从过去的德宏公安边防支队到现在的德宏边境管理支队,共有19人牺牲,烈士名单中年龄最大的也只有32岁,听说过的人都会叹息“这么年轻”。
云南德宏州盈江县边境管理大队支那边境派出所白岩警务室民警在森林中巡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肖戎川/摄
因为继承了过去部队的特点,移民管理警察普遍年轻,这支队伍主要由80后、90后组成,最年轻的派出所副所长是95后。缉毒的故事在这里是“家常便饭”,甚至一名负责宣传工作的女警都能与记者聊起自己化装与毒贩交易的故事。
她曾在“缉毒先锋站”木康站工作,自成立以来,木康站已查获了13吨毒品、400吨制毒原料、90多支枪、2000多发子弹……这里的荣誉室也是一部查缉毒品、与偷运毒品作斗争的“历史书”,年纪轻轻就获得二等功的民警在木康站并不少见。
移民管理警察永远不缺缉毒时惊心动魄的故事。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有的民警曾经与刀刃擦身而过,险些断手;陇川办案队44岁的民警张普曾因为满员、没有乘上那一辆前往月亮石的汽车,后来车上的战友被毒贩伏击,3人牺牲,3人负伤,现在他还常去陵园看望牺牲的战友。张普来自四川,因为长相酷似缅甸人而被培养做“卧底警察”,如今他破获案件的毒品总重量接近半吨。
即使从业多年,缉毒民警执行化装侦察任务时依旧会紧张,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亡命徒”。张普还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化装侦察,是在一家宾馆的房间中与毒贩交易,“那是最危险的化装侦察的场景之一,只能逼着自己冷静,交易完成后,我背上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
民警张普接受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肖戎川/摄
与毒贩斗争的紧张会渗透到这些办案民警的日常生活中,90后女警英莎说,自己的母亲已经养成不会主动打电话过来的习惯。民警张普告诉孩子:“如果在街上爸爸没和你打招呼,你也一定不要和爸爸打招呼。”瑞丽大队办案队民警余武越叮嘱记者:“麻烦视频务必处理好,境外的毒贩会一帧一帧看有关我们的报道。倒不怕他们报复,就怕工作不好开展。”张普心里对这些毒贩是轻蔑的,但他清楚,每个战友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守护他们的安全是底线。
英莎最高兴的瞬间是聊起案件宣判时,她说:“从事缉毒工作的战友,会用抓到的毒贩被判处的刑期互相砥砺。”
年轻“守夜人”们构筑起的坚强防线
木康站位于320国道德宏州与保山市的交界处,平均海拔1600米,虽然距离边境线还很遥远,但从边境线出发,如果上320国道都要从这里进入保山。车辆多时,这里每天车辆来往高达4000辆,盘问只能用最短的时间、在几句话中发现问题端倪。长时间的积累,让每个民警都成为了一部当地经济社会的“百科全书”。
1996年出生的民警钟履鹏在26岁时就荣获了一等功——他在除夕夜拦下一辆可疑货车,破获了一起偷运93公斤毒品的大案。民警张梓恒记得当时天空中闪烁着周边村庄庆祝新年的烟花,他们所有人在烟花下逐一清点着货车上的20吨木炭,大家的脸被炭灰染得黢黑,只为查清是否还有“漏网之鱼”。有时候民警们进了货仓,检查完出来时天已大亮。
当地雨季长达240天,检查站恰好位于雾气的浓重处,张梓恒说:“雾大时即使相隔数米也无法看见,平时衣服永远无法晾干,直到有了烘干机才解决了问题。”虽然他们平均年龄仅30岁,但风湿已是他们的普遍职业病。检查站一名刚调走的老警察在此工作多年,手指已难以弯曲。
雨季山路湿滑,人们滑倒受伤是一件常事。“下雨后有草的地方就有蚂蟥。”一名民警指着脚下的草丛说,“都被咬习惯了,被咬也没啥,现在都能冷静处理”。
不需要闹钟,每天早晨对面山上的猴群会准时叫醒民警。“防弹衣、警棍、盾牌……”一名民警介绍着装备,携带95式步枪的人装备重量能到8公斤。
除了日常巡逻,他们每周还需要带上睡袋、干粮、饮用水等,上山彻夜搜寻走私贩和偷渡者,从警务室走到边境线已经很累,还要对付犯罪分子,其辛苦可想而知。
原始森林里处处都有危险,不过比起毒蛇、野猪和狗熊,民警季应兴更怕晚上巡逻听到人的动静,这意味着可能遇到犯罪分子了。走私贩带来的缅甸牛也是不容易处置的赃物,民警需要将牛赶下山交由相关部门,“就怕牛受惊发狂。”一名民警说,这意味着在处理完走私贩后,他们已经筋疲力尽,还要处理与牛的冲突,或漫山遍野追牛找牛。
被群众需要时,“英雄梦”就已经实现了
民警们能明显感受到,近些年一线案件在变少。2024年1月至10月,云南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27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55名,查处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下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不过危机永远都存在,毒贩也在更新方法——快递邮寄毒品。2023年5月,瑞丽大队成立了物流园区警务室,在包裹中已查获了近200公斤毒品,斗争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木康站民警深夜对重点车辆登车检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肖戎川/摄
紧挨缅甸罂粟种植地的支那乡,曾是毒品重灾区。支那边境派出所民警云伟,曾一次在通往边境线的公路上查到20多公斤鸦片。他荣获过三等功,但他说:“这里几乎人手一个三等功,如今吸毒者踪迹都难以寻觅”。
警察并不是只过侦办大案要案的惊险生活,实际上近一半警员都在从事社区警务工作。95后副所长沈阳回忆:“加入这个队伍时我也有个‘英雄梦’。成为‘片警’后,一开始还有心理落差。”瑞丽大队姐勒边境派出所的辖区是城乡接合部,居民有4.56万人,民警几乎每个月都要给居民找狗、找鸡、找羊、找人,统计流动人员、处理邻里间琐事、走访社区是他们工作常态。
在更偏远的山区,社区警务工作更考验民警的体力与创造力。在多山的盈江县,各个派出所都有一支背包队伍,这个背包重5公斤,装有相机、办理证件的设备以及普法反诈宣传材料,是一个移动的“警务室”。民警会背着它翻越一座座山,巡回走访山上每一个村庄,为村民提供办理户籍身份证等上门服务,也会收集村里各种社情、提供理发服务,对他们来说,走坏鞋是常事。村里的孩子都喜欢这些民警,因为他们背包里还藏着糖果。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当地少数民族,他们就把这支队伍起名叫“红石榴”。
一名背包民警说:“过去这里的一些居民并不知道毒品有害,甚至有村民还把毒品当药使用。”深入的普法宣传,也是毒品案件在山村里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走访,边境派出所还会资助困难学生。盈江大队昔马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王玉鑫每调任一处,都会走访困难学生,找爱心人士资助,帮助不少人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大学。王玉鑫认为,这也是为了解决未来可能的潜在案件,资助一个学生就能避免他误入歧途。
社区工作中积累的善缘,会反馈到办案中。沈阳认识辖区里几乎每个房东,以便及时掌握当地流动人口的情况。章凤边境派出所民警通过一次日常走访时获悉的扰民线索,破获了该县第一起玉石直播诈骗案,主犯供述案值达到百万元,受害者遍布全国。
一些群众还会主动加入各个县大队的“义警”组织,或在巡山时帮忙带路,或提供线索——这些线索已帮助警方破获了不少偷渡及贩毒案。
最初有一个“英雄梦”的沈阳现在觉得,每当被群众需要时,自己这个梦就已经实现了。
民警们常说:“多查一克毒品,就能救一个家庭。”44岁的张普说:“案件办理成功,能带来很强的满足感,希望我能在一线待久一点,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多带带年轻警察,巩固好禁毒成果。”
(文中部分民警为化名)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