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青春版《牡丹亭》元素的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 |
白先勇与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部分参演者团聚畅谈。 |
“我和北京大学的缘分很深,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次来到北大演出,如今已经是第五次。2009年北大昆曲传承计划启动,之后我每年都来北大讲课,持续了10年。”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对记者说,重返北大如同“回到老家”,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和系列主题讲座在燕园登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参演者、北大京昆社成员在台下重聚,也是难能可贵的团圆。
再续前缘
月圆之际,步入燕园,便是走进了昆曲《牡丹亭》旖旎多情的梦境。道路两侧灯杆上皆是粉色系的海报,映衬着如花美眷明艳的面庞,向路过的学子轻吟低诉,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爱情神话。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上,青春版《牡丹亭》十余幅大型剧照一字排开,戏中角色介绍旗帜风中摇曳,令人驻足沉醉。
《牡丹亭》出自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之手,原作共55折,讲述名门闺秀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并最终超越生死,与书生柳梦梅结成连理的故事。青春版《牡丹亭》由两岸文化及戏曲界精英联手创作,将原著浓缩成27折,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上中下三本,特邀大陆昆曲名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经典品牌剧目。
该戏2004年在台北首演,次年便首度赴北大演出,当时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过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影响范围之广,超越了我的预期。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接触昆曲,就是看青春版《牡丹亭》,从此爱上了昆曲。”白先勇说。
9月14日至16日,青春版《牡丹亭》再登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白先勇每场都伴着观众的欢呼喝彩,上台谢幕致辞。“青春版《牡丹亭》走过20年,演出超过500场,观众有约百万人。”白先勇特别提到,大学生是青春版《牡丹亭》最重要的目标人群,该戏走进海内外40多所高校,培养了大批学生观众。“欢迎现场来自北京高校和中学的学生,你们是未来的传播者,希望你们能告诉亲朋好友,昆曲是多么美。”他说。
薪火相传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的演出,每次都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负责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白先勇如今携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重返北大进行20周年庆演。以此次庆演为开篇,北京大学推出‘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念,举办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对记者说。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均告诉记者,2009年,青春版《牡丹亭》第三次走进北大,当时还带来了由白先勇主持制作的新版《玉簪记》演出、北大昆曲传承计划等,青春版系列新作和昆曲教育由此展开。
北京大学与昆曲艺术渊源深厚,早在蔡元培担任校长时,便开设戏曲课程,成为中国高校昆曲传习之始,至今已逾百年。1991年,北京大学京剧昆曲爱好者协会(现简称北大京昆社)成立,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张卫东受邀进行14年昆曲教学,培养了一批昆曲爱好者。
2009年,白先勇与北大教授叶朗创立北大昆曲传承计划,2010年在北大开设公选课《经典昆曲欣赏》,邀请来自海内外的昆曲艺术家和知名学者,以名家授课、案头与场上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领略昆曲之美。选课人数达数百人,还时常吸引各地昆曲爱好者前来旁听。循此模式,白先勇也在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推动设立昆曲通识课程,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昆曲教育网络。
开枝散叶
在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北大庆演之际,一系列主题讲座也同步开展。郑培凯、朱栋霖、翁国生等专家学者齐聚燕园,细说汤显祖《牡丹亭》蕴含的“至情”、苏州昆剧传习所的传承意义、“昆曲新美学”的表现方式等。在系列讲座最后一日,白先勇讲述了青春版《牡丹亭》赴欧美演出引起轰动的故事,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和互动中,耄耋之年的他站立台中,言谈之间饱含激情。
“白先勇老师很会鼓励人,也很爱护我们。”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主演之一、学戏近20年的张云起对记者说。2018年,由白先勇倡议主导、以北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展开巡演,足迹达至两岸及香港,演员和乐队成员来自北京16所高校,还有几名中学生参与其中。
在北大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之后,由大学或业余曲友串演整本大戏成为常态。上海同济大学与上海昆剧团合作排演学生版《长生殿》,东南大学近来则以大学生传承的校园青春版《牡丹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天为告诉记者,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50名学员,经过苏州昆剧院2个多月培训后,将进行2小时共9折戏的小全本汇报演出。
听闻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当年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参演者、北大京昆社成员也如约而至,他们在台下聆听振奋人心的演讲、欣赏熟悉的老师们登台演出,学戏的点滴也涌上心间。
“青春版《牡丹亭》影响了我的一生,受白先勇老师影响,我把研究方向由戏曲延伸至文化遗产,希望为昆曲传承略尽绵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主演之一、在英国留学的杨越溪特意请假回京团聚。“我们的校园版演出虽已告一段落,伙伴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昆曲的种子却在各领域生根发芽,相信在不久之后,昆曲之花将在更多行业和代际中再次盛放。”杨越溪对记者说。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