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茶道》(作家出版社)书写了一部厚重的中原茶文化史诗。该书系统勾勒了河南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发展历程,梳理了以茶叶、美食(信阳菜)、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信阳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图景,剖析了处于豫楚吴越文化交汇地带的信阳人和信阳文化独具个性的特征,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立体、栩栩如生的茶乡人物形象。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美丽茶乡河南信阳。主人公竹喧是一位颇有名望的文物修复专家,给人踏实、可靠、稳重的印象。他呕心沥血修复父亲打碎的珍贵玉佛,成为文物专家后,他追寻玉佛和中华珍宝,与柳家姐妹结缘,意外找回失散的爱。贤山书院院长苏桐沉稳内敛、受人尊敬;慧明身世坎坷但又不凡,出生时与彩蝶相伴;茶仙子自强自爱,逐梦茶乡……《茶道》里的人物,在俗世里摸爬滚打、起落沉浮。小说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群像,构筑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人物世界。
文物是《茶道》的重要脉络。小说缘起,就是少年竹喧在修复白玉观音时,意外发现自己的唾液具有修复、黏合文物的神奇功能。到最后,大婚之夜,追回失散多年的白玉观音后,他又神奇地失去这一功能,导致白玉观音玉碎香残。围绕主线,小说先后写到多种文物,展示了信阳作为中原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的厚重。小说中,辗转流落到秦穆公手中的陶制夜壶、助力竹喧上擂台为白灵灵解围的珍稀茶具“十二先生”、激励孤儿竹蕙顽强和病魔抗争的“骨笛”、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古老酒器提梁卣等纷纷登场,令人印象深刻。
在写作风格上,作者的笔触十分细腻。比如,“你想起深山里那个磨坊。老驴拉磨,把豆子磨成豆浆。豆浆一桶一桶地在棉布做的摇筛里过滤,滤掉碎末、杂质,变成纯浆。纯浆倒进两口连通的大铁锅,加上捣成碎末的石膏。锅底架起劈柴,熊熊燃烧。豆浆在锅里沸腾,千滚万滚,越煎熬,内质越精粹……”作者借慧明的眼和心,把中国最常见的豆腐,写出了生命和灵魂。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