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编程教育及信息学竞赛的关注度近几年持续提升。其中,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竞赛受到广泛关注。
据中国新闻网日前报道,近年来,参加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的人数不断增多。以北京为例,2021年到2024年,参加人数以每年40%到50%的速度增长,考试难度攀升的同时,考生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
少儿编程在我国的发展已走过约十个年头,不断走向专业和正规,无论是课程还是教育理念都实现了迭代和升级。因此,从宏观上讲,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少儿编程课,对于推动我国信息科技教育、培养更多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人才有着重要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让孩子跟风学习编程,以至于编程竞赛呈低龄化趋势,却值得商榷。
澎湃新闻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竞赛、考级等已成为编程教学效果外化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在一些不良宣传的鼓吹下,编程热又有被炒作为升学捷径的趋势。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持续规范下,各类竞赛的举办受到严格约束。广大家长更应多一些冷静,不要被培训机构裹挟,而要自己潜下心来去了解一下相关新政策。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在提出包括立德树人、激发兴趣以及统筹谋划和稳步推进等总体要求的同时,指出了几项主要任务和举措,包括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和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等。
梳理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对人工智能教育有着清晰的发展路线和科学规划。换句话说,在现行教育体系下,中小学生在人工智能相关方面的教育不会落下,我们的学校教育会赋予孩子们适应未来的能力,家长在这方面不必过虑。
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也应认识到,少儿编程也只是信息科技教育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学校教育中所提供的信息科技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各方面素养。
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赛道,这个赛道有可能是体育、绘画或科学,抑或其他。好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因材施教,陪着孩子一起探索适合其成长成才的赛道,而不是将家长自己的焦虑简单投射到孩子身上。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