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河南讯 王安阳 李敏谦 在河南洛阳这座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有一座独特的博物馆——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闪耀着金石学的光芒。而这背后,离不开博物馆主人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
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单位——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集中展示历史文字类的专题性非国有博物馆。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由朱晓杰、朱晓辉兄弟创办,位于洛阳市龙门大道1号中国国花园内。博物馆主要从事文字类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等工作。
博物馆的主人朱晓杰、朱晓辉兄弟是对金石学怀有深厚热爱与敬意的学者。多年来,他们致力于收集、整理和展示金石学史料,为传承和弘扬这一古老的学问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为了获取珍贵的金石学史料,他们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全国各地。无论是古老的藏书楼、私人收藏者的密室,还是偏远的乡村和旧货市场,都留下了他们探寻的足迹。他们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专业的知识,在众多的文物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金石学资料,将它们一一带回洛阳。
然而,收集只是第一步,整理和研究这些史料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朱晓杰、朱晓辉常常在堆满书籍和资料的工作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仔细比对每一块金石拓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力求准确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每一个文字的考证、每一段历史的追溯,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在展示方面,朱晓杰、朱晓辉也花费了诸多心思。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金石学的魅力,他们精心设计展览布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让古老的金石文字“活”起来。同时,他们还组织专业的讲解团队,为参观者提供详细而生动的解说,使人们能够深入领略金石学的博大精深。
为了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朱晓杰、朱晓辉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他们与国内外的学者、博物馆进行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专题展览,将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通过这些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金石学,对这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朱晓杰、朱晓辉还注重培养新一代的金石学爱好者。他们经常在博物馆内举办讲座和培训活动,向年轻人传授金石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金石学这一古老的学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采用实物资料和图文解说等形式布展,展览内容主要分为:河洛名碑拓片、馆藏历代石刻、汉晋刻文砖铭、北魏削文瓦铭、文字拾珍、古籍善本。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藏品以甲骨、简牍、秦汉印玺、汉晋砖铭、北魏瓦铭、历代碑刻、古籍善本、历史研究史料、金石学史料和河南地方史料为主。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馆藏历代名碑拓本300余品、历代石刻200余种(包括东汉黄肠石、汉魏石经残石、汉画像残石、唐宋经幢、历代墓志、宋元地券等)、汉晋刻文砖铭500余品、北魏时期的削文瓦铭5000余品。这些藏品的分布范围涵盖了中华文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是研究中国古代翰墨文章、书法艺术的资料宝库。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力量积极推动下,我国非国有博物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截至2018年底,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5354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600余家,占比达29%。
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领域弥补了国有博物馆的空白,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明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民间收藏从“私家珍藏”到“社会共享”的文化自觉和境界提升。
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下属专业委员会,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间的沟通协作与资源整合,促进非国有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在文博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专委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协调作用,团结广大非国有博物馆,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河南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金石学的窗口。他们的付出不仅让珍贵的金石学史料得以展示和传承,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文化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在他们的引领下,相信金石学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