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孝建(文化学者)
雅室小巧,蜗居形,名曰牡丹斋。一幅幅牡丹画顶墙而生,列阵接受检阅。在斋里,刘天明挑战一个个日月星辰,欣欣向荣的牡丹,走向繁花盛世。牡丹花蕊酿的茶,烟气升腾,口齿存香,连同瀚墨,一样回甘久远,香溢庭芳。
流墨轻触、淌潺之下,刘天明的牡丹图轴徐徐而生。伫立于前,让人眼前一亮:他的牡丹画超凡脱俗、与众不同、艳压群芳。确实,他笔下的牡丹活在了画里,格局收放有余,名胜前朝今朝。牡丹是国人的真爱,善画者芸芸众生,派别众生万象,如何从凡尘、尘世中一骑绝尘,刘天明从以下渠道中赋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雍荣华贵,绝代风华,阅尽人间春色,历代迁客骚人对牡丹趋之若之,爱之甚之,画牡丹者众。
刘天明梳理前朝先贤脉络,学古却不拘泥于古,别自俏立,创意有法,独成一家。刘天明出生在“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的洛阳。在洛阳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城垣楼亭,尽情演绎着“牡丹一朵值千金”的传奇,牡丹的“血”流淌在人们的骨子里。从小浸淫其间,意悟有得,取法有度,刘天明的牡丹图自然是“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刘天明爱琢磨,凡事也要琢磨,他从名家大师处琢磨真经实学。刘伯舒、沈鹏,以及有牡丹王之称的徐留安等,他虔诚求问,成为一生的师友。
综上,他的牡丹自然天香国色薄云天,风景这边独好。那么,刘天明的牡丹画底色、成色到底靓在那儿?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难;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难。当然,把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牡丹搬到宣纸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刘天明就是这样的“巧匠”。他画的牡丹质感强,在花头多、层次多中,尽显朵大、叶盛、干老、饱满、富态,厚重感浓郁。在他的牡丹图幅里,朵朵有“蕊”意,枝枝显老成,幅幅夺眼球。人们形象地说,他的画纯净透气,疏可走马;苍茫遒劲,密不透风,处处生机盎然,处处亭亭特立,既寓意紫气东来、富贵吉祥,又 “香远益清,可远观亦可赏玩焉”,刮起了牡丹界的“独骨”风。
在牡丹界,一般是反对艳的,画艳了,容易一地鸡毛,不太符合现在的审美。可怪的是,刘天明反其道而行之,他的牡丹“艳”,在他的部分创作中艳得大红大紫、红紫芳菲、百媚娇贵。但绝的是,艳得让人舒服,口齿生津,更会心生感慨:原来牡丹也可这样画。所谓的艳是一种意境,艳而不俗,艳而不媚,通过对枝叶、枝干的调色,以及合理的布局,达到艳的颜值高,润眼耐看。原来,他是巧妙地把艳压下去了,“形”艳“意”不艳的画法,在画界很少有人能企及,倍受粉丝们拥趸。
刘天明一向追求创新,他始终认为,创新是画的原动力,更是画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他的画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色调反差大,强烈冲击视觉,这也是创新带来的硕果。比如,在怒放的、以浓墨为底基的牡丹矩阵中,突然闪现了一朵白色或两朵并头紫色的牡丹,占据整幅画的重要位置,且用笔浑厚、深沉、凝重。这白色或紫色来得似乎有些另类,其实不然,名家们评价说,这是点睛、神来之笔,盘活了整幅画,是一幅画的灵魂。
独树一帜的画技,成就他人生的天花板不断顶高,在牡丹的世界里,他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星光大道:早在2006年,他的画作入选在荣宝斋的联展。荣宝斋是艺术家梦想的天堂,成就人的宝地。在这里,刘天明的牡丹画再次惊艳群芳,也成就了他的追求、梦想。其实,早在这之前,他就名声在外,只是那时他身在军旅,值守、战斗在西北边陲、大漠边关,他的画徜徉在军人的忠诚里,连接着战斗力。
如今,他早已转业回到地方,但他牡丹价值的魅力却继续染射每一个人的气息,王曦之艺术馆、太白书画院、临沂等地的书画展一个接一个。走在星光灿烂、星光璀璨的大道上,随之赋能的荣誉也接踵而至,但他初心坚守,躬耕公行,淡名泊利,一片冰心在牡丹。
迎着人生的霞光,他将继续踔厉前行,用画笔丈量牡丹,用牡丹诗意人生。
显王者之大气,行牡丹之大风,是天香国色中的真王者也。
这是人们对刘天明的盛誉,更是他星途人生的真实写照。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