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陶雪华先生书法
焉 鼎
陶雪华先生仙风道骨。老庙说,他的笔是很硬的。
他是个有突出个性的书家,一手字写来笔势沉稳厚重,硬气潇洒且不失规矩,很有一番韵味。大家都说“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闻知陶先生的书名。当时,他已经是活跃于武义圈子的书法家了,他的一手点画劲健、结字讲究的行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此后由于工作原因,少有来往交流。直至2019年,忽闻陶先生"跳过了龙门",墙外开花很闹猛,在京城出大名了,又是办大展又是出专集,又是国内交流又是国际交流,各种奖项滚滚而来,作品被国内外藏家竞相收藏,一时洛阳纸贵。
陶雪华先生,出生于武义桃溪镇陶村,是史上著名隐士、田园诗鼻祖陶渊明先生的后裔。
陶雪华先生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味道,以百炼钢化绕指柔的用笔,写得潇洒、质朴、大气、厚实,外在壮美、内里遒劲。
相较于我二三十年前所见,他的风格还是一以贯之,但是现在的作品显然比早年更老劲、更自然、更随心。如果说那个时候的作品好像还略显做作生硬,但是现在趋于炉火纯青,少了烟火,更显骨血温润,醇雅冲和。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所有成功的背后,都藏着汗水透背的付出和努力。艺术的光环最终还是要青睐那些默默耕耘的独行者,六十年余磨一剑,不断的锤炼,陶先生具备了一定的底气和素养,有实力的艺术家开花结果是必然的事。执着、刻苦、勤奋,一个“志于道游于艺”自在自得的艺术信徒,上天自然会对他慷慨馈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宣平人老实,老实人讲规矩。同为"宣平老实"的陶先生,写字很有规矩。有本事的人,他就能在规矩里面搞出一种新的境界。宋朝那个苏东坡老师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精彩因规矩而生发。陶先生是一个对书法有深刻理解的人,一个透彻洞悉书法本质属性的人,他对自己的书法有着明确的构思与规划。细味陶先生书作,用笔起收转折皆合乎法度,结体力、势、韵有机协调,形构展拓,整体阳光明朗正大。
从陶先生发表的大量书作中可以看出,陶先生比较重"形"的。"房子是拿来住的",书法作品当然要经得起"挂"。现代书法,重视视觉效果。以我拙眼看来,陶先生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感很强,对字的结体乃至整件章法布局很能拿捏分寸。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融拙巧,古朴,秀美,雄浑,遒劲于一炉的。他对字体的风格,疏密,错落,包括整个章法布局,无不匠心独运,殚精竭虑。于“通篇一盘棋"中他营造出了自己雄健恢宏风格。陶先生的独特之处,不只表现在笔墨上以碑法中锋为主调和结体的随势附形,同时,更明显地表现在空间构成和全局谋划协调方面的强势控局。陶书能大小、肥瘦、方圆、宽窄、轻重相对比呼应,极尽变化。作品气势贯畅,摄人心魄,给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美感,从整体到单字,都生动活泛。把正体字写活才是高境。
书法的高下主要看点线的质量。陶先生比较重"线",他以碑法入草(行)法,多以中锋涩行,兼有篆籀笔意,线条奔腾,有骨子带韧劲。邱振中说:“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同时感受到传统中核心的东西和传统中没有的东西。”传统核心的东西既指技巧,亦指精神。而传统没有的东西,即指原创,指个性。当然原创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陶先生笔墨基础好,古典传统的底子厚,精气神又旺盛,且还有自己的想法,笔下自然出彩。
讲境界的书法本来不是取悦于人,古时候的文人,互以信札相示,虽有取悦之意,但我以为更是显摆。显摆是一种表达,是一种自信。陶雪华先生人很低调,但是他有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内心很自信的。一个70多岁的书法家,他还有很强烈的创作动力,他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自信源于功夫与灵性。我觉得他很真诚,不虚伪,不做作。这是我非常钦佩陶先生的地方。
长期生活在民间,陶先生保留着民间写手的元素,他书法的有些写法有些结字都有民间写手的影子,将经典与民间打通,又能碑帖汇融,其书风探索的背后自然是历经多种磨练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兼容并蓄,融合传统古意与大众审美,以独特的生命感悟留下自己在艺术史上的印记,他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对历代经典与民间精华的取炼和化用,陶先生各种书体都写出了个性。他的小字点画周到,用笔精严,劲健舒朗。他擅大字,创作了许多有个性的独字少字作品和匾额,虎跳熊奔,蟠屈腾踔,质而不野,见功见性。
悠久的中国书法史上,高手如林,各种书体精彩纷呈,百花竞艳。置放在书法专业的高度去考量,在我看来,陶先生的书法,严谨规范,关注视觉的精彩,很贴近大众审美,受众十分广泛。但我也以为,陶先生有几十年磨一剑的从容自信,完全可以更放任自己的手,可以更多地把天性融贯到笔墨中。
套用我恩师西泠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正濂夫子的话,来调侃一下:陶先生自童年习书,忽忽逾六十载,以如许精力,若经商或已成百万千万巨贾,若为盗或已作枪下之鬼,而以书法家走一遭,人生是赔是赚?
今天的事实告诉我们,陶先生赢得了书法的乐趣,赢得了人书俱老的精彩人生!
老藤蟠屈,奇崛雄劲 一一陶先生确立了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书法风格,笔者相信,在书法大艺苑里,他会有自己的位置。
焉鼎,俗名符祖祥,浙江武义人,出身农民,一生布衣。书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当代草书大家马世晓亲授启蒙,篆刻受教于海上名家徐正濂先生,刻印追求果敢明快清劲爽洁。西泠印社刘江前辈点评其习作“用刀挺拔有力"。书画畅意写心,不求形似只求意达,梦想是概括传神,能有一种不假雕饰、稚拙天真的古典原始味道。常以文人余事自嘲,所以不开"工作室",不谙时风,亦不入大小各级展览之格,没参过展,也不是什么会员理事。有数百件书画印作品被国内各方人士收藏。书画篆刻鉴赏评论等方面文章数十余篇刊发于大陆<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及菲律宾<商报>等报刊.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