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的恩克斯堡岛上,我国第五座南极科学考察站——罗斯海新站这几天正在加速建设。昨天(1月13日),主楼主体结构已实现封顶。它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这一设计理念其实是源自郑和下西洋时期曾使用过的南十字星导航。南十字星是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星座和银河最亮的段落,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才能看到。现在罗斯海新站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在南极建新站:与时间赛跑 全力以赴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这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南极罗斯海新站,随着这根钢梁的成功吊装,标志着罗斯海新站的主楼主结构完成了封顶。从去年的12月7日抵达这里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站的建设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新站已经是拔地而起,南十字星的造型清晰可见。
为了缩短现场的工期,同时减少建筑垃圾,罗斯海新站所有钢结构都在国内加工成模块,现场拼装,并在徐州完成了预拼装。这样既完善了设计方案,同时也验证了零部件的性能。
因为南极不具备现场焊接的条件,新站的钢结构搭建是通过7万套螺栓连接而成的。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全站104名队员全都参与到了现场的施工作业中。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大家正在穿螺丝,把这些螺丝送到工地上,能够节约时间。这一个螺丝,连上垫片和螺母大概得有8两。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新站队队长 王哲超:我们现在是流水作业,我串好垫片,然后两位同事去拧好螺母,一组一组地摆到这个盒子里,用于咱们现在现场的安装工作。
记者:国内像这样规模的房子,有这么多螺丝吗?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罗斯海新站设计师 祝贺:国内可以用焊接,在南极现场不能有这么多焊接,一个是低温焊接质量很难保证,第二个就是检测的环节会比较复杂,耽误时间。所以很多节点,都是用螺栓来完成的。
南极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这里保存了地球最后一块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是科学家们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研究的理想之地,也是我国在南极科考布局的空白。
罗斯海新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建成后预计可容纳80名考察人员。根据计划,罗斯海新站将在2月初完成建设。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 魏福海:后面受天气影响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完成新站建设任务。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新站队建设队员 谢帅帅:这是我干过最重大最有意义的工程了,回去以后我要把我这些经历都讲给我身边的人听,特别的骄傲。
一天一个样!罗斯海新站先睹为快
罗斯海新站有哪些独特的设计?在南极的办公楼里做实验将会是什么体验?我们邀请到一位特殊的导游,来为我们解答这些疑问。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我们罗斯海新站的设计师,让他当导游,给大家特别详细地来介绍一下我们新站到底是如何设计的,里面都有哪些功能。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罗斯海新站设计师 祝贺:这个就是咱们的主楼。主楼分三个区,前面是A区,中间是B区,然后海边是C区。
这个区域是主站首层的办公区域,中间这边是一条走廊,走过去就从A区到B区了。
位于二层的宿舍,每个宿舍都有一个斜面,采用这种斜切面的方式可以把风压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个也是考虑到南极的太阳高度角,每个窗都在斜面上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阳光。
B区是一个比较公共的区域,有很多餐厅、办公室等等,餐厅区域也是把厨房和餐厅就近布置。
上到二层一圈是越冬人员宿舍,总共16间,而且每间宿舍也都可以看到外界的景色,山景房和海景房。再往上一层是指挥调度室,就是未来考察站的大门。
C区和A区是一个基本对称的镜像关系,这一侧的一层是海洋实验室。因为整个罗斯海新站定位还是以海洋科学常规观监测为主,所以把海洋实验室放在靠海一侧,将来有一个出挑的科研平台,有很多常规的观测设备都是从这个平台下边直接到海里。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主站的下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停机坪。由于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以对于直升机的需求非常大,无论是运货还是运人都离不开直升机,因此停机坪也是每个科考站必备的基础设施。
距离新站大概一公里的一个山头,也是未来能源站所在的区域。目前这个地方正在进行新能源的测试,这里面有光伏发电,还有风力发电两种方式,建成之后新站60%的能源供应都将由新能源来完成。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是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涉及面积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建成后预计可容纳80名考察人员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观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宁 陶嘉树)
【责任编辑:杨佳】